國際社會針對北韓的制裁措施未見起色,根據聯合國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北韓一再繞開國際制裁,通過非法出口獲得了數億美元的收入。德新社3日更報導,德國情報機構還發現該國利用其設在柏林的使館,為導彈和核武計畫採購零件。
路透報導,北韓通過違反禁令出口煤炭和其它產品,獲得了大約2億美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出口貨物是通過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和俄羅斯港口轉運出海。此外,平壤還向敘利亞和緬甸提供了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北韓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在這份提交給安理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北韓仍然在出口「聯合國決議所禁止的幾乎所有產品」,其中主要描述了煤炭非法出口的操作方式。為了掩人耳目,裝載出口物資的船隻往往懸掛別國旗幟,假冒他國商船,此外出口清單也有造假,以掩蓋這些原材料的來源地。
德新社援引聯邦憲法保護局報導,北韓利用其駐柏林使館採購導彈和核武器計畫的高科技零件。憲法保護局局長馬森(Hans-Georg Maaßen)對北德意志電台(NDR)表示,「我們確認,那裡(北韓駐柏林使館)有採購行動,我們認為這些採購行動與北韓導彈計畫甚至部分與核武計畫都有關聯。」
馬森還進一步表示,只要確認存在類似行動,憲法保護局就會出面予以制止。「但是我們不能保證對所有相關案例都予以阻止」。他說,可以估計的是,北韓的火箭運載系統所需要的零件「應該是通過其它市場購買,或者通過秘密買家在德國採購的」。
北德電台報導,2016年和2017年德國獲得的情報,指向一些採購行為疑與北韓導彈計畫有關。此外,一名北韓外交人員直到2014年之前企圖購買一種多用氣體監測儀,這種儀器在製造化學武器的過程中可測量污染程度。
日本共同社3日也援引聯合國報告指出,去年5月北韓發射中程彈道飛彈「火星12型」時,用來搬運飛彈的商用起重機被認為是日本製造。北韓所使用起重機的具體取得途徑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透過二手市場取得。據稱是製造該起重機的日本企業指出,在安理會尚未施加制裁的1992年,他們有兩台起重機出口到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