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给了我们一种答案,把人生悟透,将人世看懂,心才能从尘世中脱离出来,与自然融合一起,变得宽广、包容。
道士下山讲的是山上一个叫何安下的小道士,从未染过尘世,心如止水,下得山来,卷入到尘世的爱恨恩仇,看清了是非善恶,最终领悟了道的真谛。
道者看来,人生就是修道,修道亦是修心,经历人世的是非善恶、爱恨恩仇是修道的第一步,修炼道心,心若宽广、包容万物,装的下山河大地时,也就自然悟透了人生,看懂了人世,也就修得了道心。普通人境界虽不一定到达,但红尘在世,若能对生命、人世也有一点感悟,于身于心也大有益处,身或能少遇一些恶难,心或能有一所安放。
其一,辨清自己的是非善恶,有是非之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对错往往在一念之间,这个念就在于为私欲还是因慈悲,正如方丈大师如松问何安下的“是慈悲,还是淫邪?”。其二,分清他人的是非善恶,不分善恶,菑必逮夫身,对善行恶是恶,对恶行善也是一种恶,影片尤其浓墨重笔,围绕着对恶行善这个命题展开,崔道宁对弟弟崔道融、赵心川对师傅彭乾吾、甚至武功盖世的周西宇也死在自己的后辈之下,结局无一不是恶人得利,好人遭殃。
有了是非之心,能够善恶分明,就需有克恶的决心和勇气,恶是生命面对的一种威胁。因恶来源于自我的私心欲念,而且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台欲望的发动机,因此克恶首先就是克制欲念,欲望私心不能实现在剥夺牺牲他人的生命利益之上,若无是非之明,慈悲之心,欲念必将在心中永无止息的膨胀,最后欲望之魔会将灵魂吞噬,你会毫不犹豫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伸出恶的魔爪。其次,对恶人不能心怀仁慈,恩怨就是恩怨,仇恨就是仇恨,恶之人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恰恰我们中国儒家文化讲求忍辱、宽恕,讲求和为贵,能避免冲突绝不挑起事端;讲求以德抱怨,恶人欺负了你,你还用爱心去感化,用胸怀去包容,这些文化宣扬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恶人更恶,好人更“好”,恶人在现实世界中恣意狂欢、无恶不作,好人成了躺在忠义仁信墓碑里的堆堆白骨,所以查老板说“坏人猖獗,就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恶”,克恶就是扬善,当我们在恶行面前不再软弱和沉默时,正义才能战胜邪恶,善行才会得以善终。最后,还有一种是环境对我们造成的恶,比如贫穷、残疾或其他不幸,它们其实也如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不需要过于陷入其中,悲悲切切,应该用锲而不舍、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它们,实现生命自我的意义和价值,一如小草把压住的石头顶开,如鱼儿不远千里万里,长途跋涉游回河川产卵。
天地之间,道大,人也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何其珍贵,求道也好,不求道也罢,人们千百年来不断寻求的不就是该如何活的道理吗,道士下山给了我们一种答案,把人生悟透,将人世看懂,心才能从尘世中脱离出来,与自然融合一起,变得宽广、包容,便能享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欢乐,这也许就是善的力量,也许就是所谓的大道真谛吧。
唐贝勒 发表于 2015-7-31 20:40
学习了,好看吗?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www.hansh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