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振清指出,中美關係是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頂級架構之一,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複雜的“競合結構”,競爭因素與合作因素共存並相互影響。中美兩國關係也會受到亞太地區事務的牽制,台灣問題仍然是最為重要的牽制點之一。2016年台灣和美國的兩場大選可能影響中美和台灣地區三方關係的變化,民進黨“親美脫中”戰略初露端倪,為此中美應加強對相關議題的對話合作。 中美關係事在人為,推動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鄭振清兼任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和清華公共管理學院國際公共管理碩士項目學術主任,關注亞太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他認為,中美兩國雖然已經積累起大量的共同利益,包括經濟互賴關係、地區事務合作以及非傳統安全方面的合作,但由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上的差異,以及戰略互信的薄弱,因此特別需要兩國領導人的高層戰略溝通和各種中層事務協商平台,才能增進理解,保持合作態勢,及時有效應對各種問題與挑戰。回顧幾十年來的中美關係進程,可以發現每次中美領導人峰會之後兩國的交流合作都會增強。這說明發展中美關係不應隨波逐流,而應有“事在人為”的態度,努力經營。 鄭振清指出,本次習奧會是在美國“亞太再平衡”進程停滯不前,而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導新建國際金融機構的時代背景下舉行的。近年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希望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走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之路。不過,自2013年6月中美領導人在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面以來,美國一直沒有積極響應中國倡議的新型大國關係,只是強調解決雙邊和多邊的具體問題。“這種狀況的出現,除了兩國政治話語本來有所差異之外,也反映出美國還沒有做好把中國作為對等大國對待的心理準備和戰略準備。”鄭振清說,對此,兩年多來,中國的辦法就是在發揮好自身大國角色、構築好國家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對美釋放善意,積極溝通,坦誠交流,務實解決雙方關心的具體問題。奧巴馬政府也做出積極的反應,不僅願意加強溝通,避免衝突,而且承諾深化雙邊合作。本次習奧會成功使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深入中美兩國決策精英的人心,可以說是中美新興大國關係建設的里程碑。
加強溝通積累互信,定調中美合作共贏 鄭振清指出,今年初以來,美國試圖在參與亞投行問題上圍堵中國,但以失敗告終。而且,隨著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問題、援助非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跨國基礎設施等事務上發揮重要作用,提供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共產品,美國不得不正視中美關係在全球國際體系中的突出地位。 “首先美國必須再次確認中國的戰略意圖。兩國領導人高層會談為此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習近平主席在訪美第一站西雅圖致詞時表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這是中國發出的善意,希望加強溝通,避免誤判。奧巴馬兩天後就在白宮作出回應,表示不認同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必將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贊同中美要加強溝通,避免衝突。習奧兩位領袖的這次呼應,奠定了兩國推進合作的互信基礎。”鄭振清說。 鄭振清認為,奧巴馬政府已經走出半年前抵制亞投行的不成熟心態。不管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奧巴馬政府的這些合作姿態和機制勢必對未來的中美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次習奧會的首要成果就是奠定中美合作基調,拓寬合作共贏空間。經過習近平主席的努力,奧巴馬政府開始積極看待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多種新舉措,支持中國提高亞投行的治理水平,肯定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處理公共衛生危機所作的努力,支持中國在世界銀行和IMF改革中增加份額和話語權,支持人民幣在滿足IMF現存SDR評估標準下成為儲備貨幣。而且《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一提出立即得到國際的好評。在雙邊關係上,奧巴馬政府承諾開放民用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承諾開放中國國企入美投資,承諾兩國在反腐敗、反洗錢、反恐怖以及打擊網絡犯罪等事務上加強合作等,這些都為中美合作注入了新的內涵。” 鄭振清又指,由於美國大選將至,美國國內政局的不穩定性增強,中方還應敦促美方盡快落實這些承諾。而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對IMF改革方案持反對態度,也需要兩國政府予以積極應對。 |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www.hansh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