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馬英九記者會全文:習近平務實彈性坦率 [打印本页]

作者: 华盛顿人    时间: 2015-11-7 14:02
标题: 馬英九記者會全文:習近平務實彈性坦率
http://www.CRNTT.com   2015-11-08 00:31:11


馬英九在馬習會後舉行記者會。(中評社 彭媁琳攝)
  中評社新加坡11月8日電(記者 倪鴻祥、黃文傑、彭媁琳)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馬英九在會後記者會致詞說,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涵意,認知有所不同,可以用口頭聲明的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以下是馬習會之後,馬英九對於媒體記者會的致詞全文與問答全文:

  致詞全文:

  剛剛跟習近平的會談當中,我們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和平繁榮的現狀等議題,交換意見,大家一定很關心,會場的氣氛如何,會場的氣氛融洽又正面。我發現習近平他在討論問題時,務實,彈性,坦率,希望這樣的精神,反應在處理兩岸關係的事務上。

  我們談的時候有幾個重點,第一個,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台海和平現狀,我當面告訴習先生,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涵意,認知有所不同,可以用口頭聲明的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共表。台方的表述,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因為那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

  我也強調,永續和平與繁榮是兩岸關係與發展的共同目標,我們會繼續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維繫和平繁榮現狀。

  第二個主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我們的特別向習近平先生說,台灣的民眾,感受特別深刻的是有關安全和尊嚴,我們希望習先生和大陸方面能夠了解,我們希望,不論在政治,軍事,涉外,社會,文化,法律,各個領域的爭議,都希望有和平的方式解決,來增加雙方,心理層面友善的感受。

  我特別提到民眾參加國際組織NGO活動,常遭受挫折,同時政府參加區域經濟整合與國際活動也受到干擾,我們希望,這部分要減少敵意與對立,尤其在民間團體方面,我特別跟習先生說,這些團體是社會的菁英,專家,他們對於這些的議題與所受到的待遇,反應比較強烈,習先生的答覆,將會做適當的處理。

  我提到,台灣民眾擔心大陸對於台灣的軍事部署,習先生表示,這些部署不是針對台灣。

  第三個題目是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我強調,台灣與大陸,社會制度,經濟體系,是不一樣,希望雙方有足夠的時間,做深度交流。我強調,我們希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這個議題,不應有先後的問題,不應有誰先加入,誰後加入的問題。習先生回應,這些問題都願意討論,歡迎台灣參加亞投行,一路一帶,這些大陸所推動的計劃。

馬英九親自主持記者會。(中評社 彭媁琳攝)
  
  再來就是增加兩岸熱線,我們認為,兩方可以指定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先建立熱線,針對緊急的,重要的議題來交換意見。習先生當場表示,這可以立刻處理。

  我也提出在文教交流方面,大陸讓更多專升等的大陸專科畢業生,到台灣念書。我自己推動很多年,但成效不理想,台灣的科技大學招生,目前有很大的缺額,目前越南,泰國,印度,印尼,都用公費派大學的講師,就讀台灣科技大學的研究所。台灣目前境外學生有10萬人,我們將把台灣變成亞太高等教育中心。大陸有上百萬學生,打算專升等。專升等就是,五專畢業,去念二技。習先生說,他願意去瞭解。

  最後兩岸應該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我也特別提到,兩岸之間留下的歷史問題,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必須務實來處理。如果貿然處理過度敏感問題,往往會增加困擾,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是台灣主流的民意。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要看民心的向背。我強調,兩岸要在尊嚴,尊重,誠心,善意的基礎上,建立兩岸關係,拉近兩岸的距離,希望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要和平,不要有戰爭。

  馬英九記者會十四個提問全文:

  問:媒體都稱這次會面,是歷史的一握,“總統”一開始提的5點建議,看起來習主席都有具體回應,但要如何實現如何落實?馬英九任期即將屆滿,馬英九對於下一任的繼任“總統”有何期待與期許?熱線為何只設在國台辦與陸委會?

  馬:今天是海峽兩岸領導人的聚會,我們不太可能處理過渡、技術性的問題,我們談的都是原則性的重大的問題,雙方達成一致性的意見,也是宣誓性的,例如,有關九二共識,我們從1992年達成這共識以來,這是第一次兩岸領導人,彼此在談這個問題,而且我也逐字唸出來,我們叫九二共識,為什麼是一中各表,對於“中華民國”表述的方式,不會出現,兩國中國、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九二共識,雙方講了這麼多年,第一次在兩岸領導人前面還原真象。

  為什麼熱線的問題,是在陸委會與國台辦,而不是更高?因為要先從這裡開始,因為現在在海基會、在陸委會副主委之間有熱線了。現在,從主委與國台辦主任,先建立,再看後來運作的情況,要不要再做調整。


作者: 华盛顿人    时间: 2015-11-7 14:04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5-11-7 14:06 编辑

馬英九在馬習會後舉行記者會。(中評社 黃文杰攝)
  
  問:您剛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可是台灣很多民眾在您來之前都有期朌,在台灣都講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可是剛張志軍記者會以及習近平會談中只有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您是否覺得失望?台灣有些人會失望,馬習會您覺得有達到對等尊嚴嗎?

  馬:九二共識是在1992年11月16日正式確定時,裡面就有提到,兩邊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各自不同,可以用口頭聲明的方式,各自表達,後來報紙上?各自表述,以後大家都用表述了。

  剛有人問到如何落實,大部分習先生都有指示相關單位去討論、研究,所以我們會根據這個由陸委會繼續追蹤落實。我強調,如果不是由領導人拍板,基層會猶豫與延宕。

  問:“總統”在一開始跟習先生表達希望兩岸降低敵意,提到台灣民眾非常關心飛彈佈署問題,不曉得“總統”是否有具體向習先生提出,希望撤除飛彈立場?

  馬:我在裡面有提到,他的回應就是說這個部屬是整體性的,不是針對台灣人民。我想這是兩岸領導人間,第一次談這個問題,我至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告訴他台灣人民有疑慮,希望他能夠重視。

  問:會議中,有沒有跟中方提到台灣希望在國際社會上,多一點被認同?台灣的國際參與?

  馬:我剛提到兩個層次,一個是民間NGO,我們有些團體參與國際組織遇到困難,我特別提到,我們的民眾要參觀聯合國,想用護照,換參觀證,都得不到,這樣子使得我們的民眾有很多抱怨。用這個小事情,如果沒有處理好,會造成許多民眾的不滿。另外,我們參加國際區域經濟整合,那個屬於政府層次的,不希望有誰先誰後的問題,因為兩邊都參加對大家都有好處。我們一起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對大家就有好處,我們希望將來能夠這樣。我提到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讓他知道我們很關心這個問題,不要以誰先誰後看問題,應該一起參加。


  問:去年媒體專訪您講到兩個地區領導人碰面,應該把92共識`,一中共表的概念穩固下來,成為超穩定架構?今天馬習會有達到這目標了嗎?不足的地方在哪裡?

  馬:我覺得有幫助,今天氣氛很好,雙方對於能夠舉行今天的會面,都非常肯定,認為是難得的歷史機遇,這個態度非常健康正面。雙方堅持92共識,也許有一些解釋上的問題,但是大方向上是一致的,我覺得,不管任何一個,未來“中華民國總統”,都能用現在這樣的方式,推動92共識,我相信,我們所締造的現狀,可以維持並往前邁進。

  問:習先生會談中針對一些具體的事,有當場交代相關部門跟進,關於經貿合作和國際組織,張志軍主任談話提到亞投行,希望台灣以適當的身分加入?習近平先生有當場交代具體措施?馬英九有交代相關部門跟進?有具體時間表嗎?

  馬:有,他說,會以適當的方式,讓台灣參加。像我說的非政府組織NGO,他說,只要不會形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他們都願意考慮。我們說,不是哪個申請案,而是那一類的活動,我們都會整理出來。習先生今天說了,我們希望它,能夠會落實。這是我們陸委會和相關部會,回國後,要做的功課。

  問:這次您跟習先生在新加坡會面,是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篇章,您的印象中,未來新平台,是一幅什麼圖景?

  馬:我兩天前的記者會上說過,這不是為了個人或政黨,而是為了台灣在未來,還能繼續跟大陸互動。將來台灣的領導人與大陸的領導人應該還有機會仿造現在的情況進行。我的目的是為兩岸領導人會面,變成常態的平台,踏出第一步,因為像台灣與大陸關係到這個地步,兩岸領導人還沒會面,很奇怪。這個時候能見面,把相關問題盤點一下,很坦率交換意見,這種機會應該是屬於經常性的活動,我的目的是這樣。

  問:“總統”這次會面兩個重要性指標,包括撤除飛彈、一中各表。您跟習先生會面時提出來,但是他似乎沒有接受,你覺得習先生的回應有符合您設定的要求目標嗎?

  馬:我們這次這個議題,主要成果是把92共識來龍去脈,我們的看法做了詳細,貼近事實的鋪陳,讓習先生了解,習先生他講,他注意到我在這個議題上有幾十年經驗,我算算差不多有27、28年經驗。當初92共識達成時,我是陸委會主委,這麼多年來我都在講,92共識在8年以前,偏離軌道時,我到處呼籲雙方同時回到92共識。


作者: 华盛顿人    时间: 2015-11-7 14:09

  當時大陸抓住一個中國,台灣抓住各自表述,兩邊差距越來越大,本來是一個可以好好發揮,一直沒有發揮,一直到7年多前,我上任後把它拉回來。92共識當然不是簽訂協定條約,但是容許各自解釋發展空間,這不是壞事。

  兩岸關係60幾年隔絕,現在坐在一起談,這非常不容易,我們一步步求同存異,以前認為不可能,現在可能了,以前認為做不到,現在做到了。我上任時,沒人想到我們有機會跟大陸領導人會面,原來我們希望在APEC,他們認為有問題,現在第三地,雙方展現相當彈性跟務實態度,這個最重要。有了這樣的態度以後,以後討論問題就比較好討論。

  問:您剛剛在會談中,有沒有要求習先生,訪問台灣?

  馬:什麼?我啊,還沒有,因為我覺得一步步來嘛。

  問:92年的92共識是兩岸政府授權團體談的,23年後是兩岸領導人首次來談,彼此有蠻大共識,為何不改稱為15共識?

  馬:我覺得92共識是還不錯的安排,因為7年來看得很清楚,我們不能每年來一個共識,每年換一個年份,這又不是紅酒。基本上我們應該維持原來92共識,不斷透過實踐,賦予它新的意義,我覺得這才是最好的做法。就像我們“憲法”不能天天都修,可以透過解釋。我覺得這樣的方式讓它能夠與時俱進。就像現在我們說的92共識和23年前的92共識,完全一樣嗎?你看實踐的結果就知道,非常不一樣。它能夠引領兩岸走向和平繁榮,我覺得是成功的共識,也許中間有小的落差,沒關係,透過不斷的協商把它彌補起來,我覺得基本上這是非常可行的東西。

  問:這次您替兩岸關係,搭橋鋪路,您卸任前,有沒有可能舉辦“馬習二會”?

  馬:你走的蠻快的,我先把這次會開完,把開會狀況檢討一下,追蹤落實一些成果出來。儘管國家領導人不能談很細的問題,難免會接觸到一些,看這些問題有沒有新進展,如果有的話我覺得是成功的。至於要不要邀請他來,我覺得一步步來,兩岸關係循序漸進。馬習會談了兩年了,為什麼現在能夠成功?我覺得與時俱進、水到渠成。


  問:您見到習先生和他握手時,心情怎麼樣?您還特別把西裝解開了?

  馬:我為什麼要解開扣子,因為手舉起來的時候,會拉得很緊,沒有別的意思,那會產生誤會嗎?還好吧!我的感覺蠻好啊,我們兩個都很用力。

  問:您在任內推動許多利於兩岸發展政策,有人說您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推動兩岸領導人會面,但是您的任期,還有很長時間,兩岸領導人會面不會是您最後一步,您剩下的任期里頭,您覺得您還有哪些目標,必須完成?你覺得您可以做,哪些對兩岸關係有益的措施和政策?

  馬:您說的正是我這次要開馬習會很重要的目的,像貨貿協議、互設機構、陸客中轉等,這些我們都希望在這次會後,看到一些具體結果,為什麼我任期剩6個月,還要開這種會?就是因為我的任期剩6個月,習先生任期還有7年多,台灣與大陸關係不會很快結束,都需要我們打好基礎。

  我們7年來一直在做打基礎的工作,也創造可以讓台灣大陸處於,超穩定結構的可能,這需要細心呵護,不是嘴巴講講,等著天上掉下來,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們這7年來很辛苦,總算走出一條路來。

  各位想想看全世界有沒有第二個兩岸關係,這樣的關係?沒有耶,非常複雜,有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真的是很不容易,把它慢慢都攏來,打造出這樣的局面,真的要珍惜。

  有一些小問題在一定有的,但是想辦法克服,不要因為這樣的問題,影響大方向。我參加馬習會,感覺習先生也有這樣的用心,希望這樣程序往前走。我們看大的不要看小的,希望大方向大格局有一致看法,對台灣大陸都有利。

  問:請教“總統”是否會關切,馬習會成果。如果下一任“總統”,不承認92共識,是否會影響?

  馬:今天雙方有明顯共識,這7年來雙方關係能如此這般突飛猛進,讓兩岸關係成為66年來最穩定和平狀態,主要基礎就是92共識。習先生跟我都有這樣的看法。7年來的發展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如果沒有92共識怎麼做到今天,當然大家對92共識的看法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滿意,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它能夠促成7年來的成果,就是了不起的功效。

  有些外國朋友看到92共識的內容,他們說聽起來很含糊,笑說這是含混傑作。但是不管含不含混?它能解決問題最重要。就像我們來之前,在台灣舉行記者會,就有媒體問,你在馬習會否會提到,“中華民國”?我今天就講啦,為什麼我們不能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這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我一個字一個字都講了,我一點都沒有忽略到,在這些立場上,我要站穩一個“中華民國總統”,應該有的立場。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www.hanshan.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