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八日電)中國教育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留學生選擇在學成后回國發展。多年以來中國留學人員年度出國人數始終多於回國人數的狀況,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以扭轉,迎來「黃金交叉」。
教育部發佈的2015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顯示,中國年度出國與回國人數比例已經由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比例呈逐年拉近的態勢。
「我覺得自己的選擇很正確,書沒有白念,不枉費父母苦心栽培這麼多年。」留學英國的浙江人劉樂在國外拿到碩士學位后回到上海,他通過考試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並通過「留學生通道」取得了上海戶口。
「現在國外就業形勢普遍不好,而且自己還是外國人,找工作就更難了。」劉樂说,他在英國做過餐廳服務員、超市收銀員,「理想與現實出入很大」。
劉樂的選擇路徑正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所遵循。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較2014年增長了12.1%。
用劉樂自己的話说:「世情變了,異國他鄉的月亮也不那麼圓了」,「無論是國家經濟發展,還是政策護佑,回國發展都是一個很棒的決定」。
而與此同時,走出國門的人也越來越多。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50萬人大關,達到52.37萬人,較2014年增長13.9%。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記者说,近年來中國留學生群體的組成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出國留學的大多是學科精英,「拿奬學金、去名校」,很多是本科畢業以后出國讀碩士、博士,現在這部分人占比已經不大,更多學生是出國讀本科,甚至高中就出去了。
「很多學生去的是一般學校,甚至檔次很低的都有人去,這些學生在國外就業市場缺乏競爭力。」熊丙奇说,在評價留學生「歸國潮」問題上,固然要考慮國內外經濟狀況的對比,留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也要正視。
在近日召開的2016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上,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提出,要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包括制定《留學回國服務工作「十三五」規劃》等,實施引才工程,同時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當前,在中國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背景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海智計劃」等政策紅利,為廣大歸國留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目前,中國已經開設留學人員創業園321個,6.7萬名留學人才在園創業。去年留學人員參與各類為國服務活動3.6萬人次,完成項目對接1.9萬項。
不過,也有專家呼籲應理性看待留學生的「歸國潮」,如熊丙奇就表示「不宜過分誇大」。他说,目前頂尖的留學人才回國的依然不多,社會對高層次人才流失的現象應該繼續保持高度關注,應完善相關激勵政策併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吸引這部分精英群體回國發展。
同時,他還表示,不是每個歸國留學生都能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建議社會關注部分留學人員回國后待業的問題,為他們順利就業創造條件。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www.hanshan.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