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6|回复: 0

FT中文网: 升级治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思考与机遇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198
发表于 2020-2-27 15: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20-2-27 15:35 编辑

  邵宇、陈达飞:相比于SARS,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能更为深刻。以SARS为参照系来评估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犹如刻舟求剑。





  2020年2月26日 15:48 FT中文网撰稿人 邵宇 陈达飞


  邦之兴不在于灾难本身,而在每一个个体能从灾难中学到什么,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怀着对生命的敬意,个人、企业和国家都不能“浪费”每一次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两个月中国举国上下关注的头等大事。1月20日前后,疫情攻坚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封城、交通管制、延时复工、加强安检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使得疫情扩散在2月4到5日便出现了二阶拐点。


  截至2月15日,每日新增疑似病例和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多日出现下降。新增疑似病例从2月5日的峰值5328降至11日的1918,降幅64%;新增确诊病例则从2月4日的3387例降至2009,降幅41%(期间确诊病例定义做过调整),如果趋势持续,累计确诊病例或将在未来一到两周内出现下降的拐点,但到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康复,疫情完全结束,可能还会持续到3、4月。2月10日起,企业陆续复工(湖北省以外地区为主),工业用电量日环比渐进复苏,但产能提高到常规水平仍需要时间,因为,人流是决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键,对物流与资金流形成约束。


  未知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恐慌,虽然新冠病毒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其传播率更高(基本再生数R0约为2.5),潜伏时间更长,无症状感染者数量高企,但传染性依然存在,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没有有效的医学救治方法,只能给予支持性治疗,康复主要依赖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再加上对病毒本身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所以即使疫情结束,其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还会存在一定延续,尤其是旅游产业链、影视娱乐等服务型行业的修复需要更久。


  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比于2003年的SARS,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刻,原因在于2019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接近60%,但2002年的仅为46.5%;更重要的是,与2003年相比,今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已截然不同,曾经的红利已变成今日的掣肘因素,2003年,中国拥有全球化和人口双重红利,而今天,国际上是逆全球化,国内是老龄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遇到公共服务不足的重大短板。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增速换挡、动能转换和化解债务等多重挑战。所以,以SARS对2003年中国经济的影响为参照系,来评估新冠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种静态思维,犹如刻舟求剑,得到的结果偏乐观。当然,实际数据还要看后续政策的调整。


  国人常说,多难兴邦。这个词仅适用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但是,多难并不必然导致兴邦,它还需要深刻的反省,以及中后的奋发图强。据医学考证,新冠病毒来源于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原始宿主最有可能是蝙蝠,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一样不可避免,但其影响程度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应对。无可争辩的是,武汉错失了病毒防控的黄金期,哪怕只是提前一个星期进入一级响应状态,疫情的扩散将大概率被限制在湖北范围之内,湖北以外地区将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二次传播的概率大大降低。从长计议,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才是关键。我们相信对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反思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的效率离不开有为政府,而政府作为的方向是由官员集体行为的逻辑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中国官僚体系此类问题的严重性。人的行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概括到:“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剩下的都是补充。”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关键在于理解背后的激励机制,而想要纠正行为,就得改变激励机制。需要追问的问题是,不作为的原因是不敢作为,作为的激励不足,还是错误作为的惩罚过重,又或者是容错和纠错机制不健全?


  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发展的经过突出说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官员行为的转变,离不开透明的舆论监督。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认为,富于进取心的新闻媒体对于官员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为防止此类突发事件提供了早期预警系统(森主要说的是饥荒问题)。


  第二,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企业而言,本次疫情都是对其危机应对能力的挑战。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复工、订单和现金流问题,但对有些行业来说,从大的战略布局出发,生产的服务化,以及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紧迫性也有所提高,企业组织管理转型,建立弹性工作制,提高远程办公效率,都需提上日程。在这方面,新一代的互联网企业走在前列,传统企业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节奏。


  面对创新,主流群体的反应是迟钝的,这个群体被称为“创新温和派”,占比约为80%-85%。另一个群体是“创新激进派”,占比为15%-20%,这个群体敢于冒险,主动拥抱创新(欧菲克等,《创新的价值》)。这两个群体的差异在于对未知的态度,温和派讲究的是性价比,总是抱着“再看看”、“再等等”的心态去看待创新,这是一种“搭便车”的心理,希望等到其他人证明了创新的价值再接受创新;激进派希望自己去证明创新的价值,成为首批吃葡萄的人。


  创新研究中关于企业组织的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将新技术应用到管理之中,以实现组织创新的企业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工人创新主动性与工作组织对创新的包容性是相互依赖的,共同决定了企业在创新扩散中的位置,而那些能够引领创新的企业,自然能够在所属行业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从而获取垄断租金。


  从经济长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简称“康波”)的角度来说,2010年前后,世界进入人类史上的第6个长波。按照“研究—开发—扩散”的基本演化规律,本轮长波的基础性创新或已经进入开发阶段,代表性产品已经进入扩散的早期阶段。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曾在《经济学人》上发表文章认为,未来20-30年,人类将进入“智能时代”,关键性的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纳米医疗)、分子技术(新材料,如纳米)、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


  智能时代是建立在信息时代成就的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词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所有企业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在智能时代的位置,如何利用新一代技术升级产品,提升组织运营效率,转变盈利模式,甚至是改变赛道,比如,德国空气压缩机制造商凯撒公司决定停止销售空气压缩机,转而按空气压缩量收费,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巨头福特公司就在从汽车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有个显著的特征,即人的本性基本上是与成功学背道而驰的。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渴望成功才是绝大多数人的事情,亘古未变。


  企业家是成功的代表性群体,企业能否长盛不衰,依赖于企业家能否居安思危,以及对危机的思考。在经济学家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对利润的追求而驱动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是经济突破平庸的“循环流转”过程的“基本力量”。所以,企业家如何思考危机,从危机中学到什么,不仅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所在行业,乃至国家经济实力都是重要的。


  兴邦之关键就在每一个个体能从灾难中学到什么,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怀着对生命的敬意,个人、企业和国家都不能“浪费”这次危机!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8 11:31 , Processed in 0.0918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