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刚开始
大家总喜欢搏个好彩头
寓意一整年都能有好运气
在这方面苏州做得可一点都不必我们差
春晚上用一首《我爱你中国》
狠狠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次风头
大年三十晚上就轰轰烈烈地刷屏了↓
这还不算完
一开年又拿下了两大全国头条
想低调都不行啊!
《舌尖3》开播!这些苏帮菜文化将风靡全国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播了两季,每一季都赚足了吃货的口水。自从知道了《舌尖3》要在春节的时候播出,小伙伴们就一直在猜测这一季又会播出什么苏州美食。
据苏州发布,早在2016年12月底,《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携剧组来到苏州常熟,拍摄了当地的叫花鸡,如果真的能在之后的《舌尖3》里出现,那真的是很棒了。
这几天,每到晚上8点,深度君就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舌尖3》,期盼着看到我大苏州的美食能够出现。总算到了昨天的第三集《宴》,苏州美食又一次上《舌尖》啦!
这一次,《舌尖3》盯上了苏州的文会宴,顾名思义,就是文人聚会时摆的宴席,可以说是相当高大上了。
大家都知道《舌尖》系列讲美食都是要联系人物和地方文化来进行的,讲到苏州文会宴,他们找到了苏州国画院高级画师叶放和苏州国宴大师潘小敏。
这个文会宴,是要将古代文学中提及的菜肴,用苏帮菜的制作方法还原,其中有的菜甚至已经失传了,也只有深谙苏州文化的大师、大厨联手才能做到了。
01 茄鲞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过一道菜名叫茄鲞(xiǎng),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说明这道菜非寻常人家见过吃过。
不过这道菜是曹雪芹用来讽刺大观园的奢靡生活的,所以在现实中制作就不必照搬书上文字,采用的是苏州民间八宝酱的做法。
茄子要烘干,各种辅料也要充分去掉水分,这样才能使味道咸香适口,口感韧软混合。还要用鸡油炸、高汤煨干、香油收味,再加糟油拌。
出锅后的茄鲞异香扑鼻,仿佛吃上一口就能穿越回《红楼梦》中,难怪《舌尖》的旁白也说,这是在与古人同饮同食。
02 玲珑牡丹鲊、金齑玉脍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苏州古代文人对鲈鱼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很多文学作品都提到了鲈鱼,还有《莼鲈之思》、《吕洞宾朱砂点四鳃》的典故。
为了制作最好的菜品,叶老师还亲自前往吴江寻找野生的太湖花鲈,虽然无功而返,但也是非常用心了。
好在可以用人工养殖的鲈鱼代替,按照古时候留下的典籍记载,鲈鱼有两种做法,分别是玲珑牡丹鲊和金齑玉脍。
这两道菜从隋唐时期就开始盛行了,“鲊”是靠米饭发酵带动鱼肉入味,“脍”是将鱼切成薄片蘸料,据说两种做法流传到日本就成了寿司和生鱼片,苏州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两道菜中,金齑玉脍有更丰富的寓意,唐末诗人皮日休在苏州居住时就曾用这道菜招待朋友。将橙切丝裹入鱼肉去腥,稍稍过油,配以南瓜蓉,一道千古名菜就完成了。
03 雪霞羹
文会宴当天,还必须去采摘当季开得最艳的木芙蓉,两个小时内送入厨房,清洗、焯水,与豆腐同煮,真的是食不厌精!
这道菜完成后,一眼看上去犹如雪后初晴的红霞,所以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雪霞羹”,都让人舍不得动筷子了。
苏州文会宴可不只有这4道菜,只不过时间有限,节目中对其它菜没有一一介绍,我们只能看着图片解解馋了。虽然这些菜不一定是苏州本土菜肴,但也融合了苏帮菜的做法。
04 五色蜜果
五色蜜果,出自元代《饮食须知》。
05 四美羹
出自李渔《闲情偶寄》,青鱼一条,剪下鱼嘴,剥下鱼皮备用。水烧开,鱼皮打卷汆下,捞出。鱼嘴下水煮熟。草菇、莼菜(一定要太湖的)勾芡成羹,下蟹黄滑炒,成糊状。鱼嘴,鱼皮入羹,蟹黄淋上。美味上桌!
06 红煨鳗
出自清朝《随园食单》,鳗鱼用酒水煨烂,加甜酱代替酱油,入锅收汤煨干,加茴香、大料起锅。
07 蜜汁火方
同样出自清朝《随园食单》,浙江菜、江苏菜中都有该菜品。2008年4月,蜜汁火方和红烧狮子头还正式入选奥运会菜单。
08 秃黄油
出自宋朝《山家清供》,秃黄油是苏州的方言,秃是“只有”或“独有”的意思。这道菜不允许有一丝蟹肉存在里面,芬芳馥郁,美艳不可方物。
09 云林鹅
也是出自清朝《随园食单》,1960年以来,无锡和苏州的一些菜馆引进了此菜,加以改进仿制,使广大的中外游客均有幸尝到此江南古代风味名菜。
10 炉焙鸡
出自明代《易牙遗意》,这道菜在央视的很多美食节目都有出现过。
11 一虾三吃
最后是一虾三吃,出自清朝《食宪鸿秘》。
央视《焦点访谈》一整集聚焦苏州古宅
过年期间,不少人会选择去看看苏式古建筑。2月20日晚,苏州的一处老宅在全国出名了!《焦点访谈》春节特别节目《希望的田野》之五《古宅新事》中,用了整整十五分钟介绍苏州吴中区东山镇的老宅。
01 源自清代的猪油膏
临近过年,苏州三山岛的农家乐老板秦永泉正忙着做猪油糕。他表示,每年都要做年糕送人,儿子女儿送他们的朋友,自己也送自己的朋友。
早在清代,猪油糕已经是就已经成为苏州的特色食品,历史十分悠久。
说起制作过程,更是无一不体现苏州人在吃食上的精细。猪油糕用糯米粉过筛后,加入猪油、红枣、核桃、松子等蒸制而成。
取意步步高,吃口上又甜又松软,大人小孩都爱不释手。
秦永泉所在的苏州三山岛村是个历史文化名村,从古代起就曾是文人墨客的聚居地。
短片里的主人公秦永泉貌不惊人,却实实在在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秦少游的第38代子孙。
02 令人赞叹的古宅之美
历史上的江南一带,不仅有美食美景和才子,还有传统的苏式建筑。
三山岛位于太湖中央,古时曾是繁华的太湖驿站,最鼎盛的时期,三山岛上商贾云集,不少人在这里兴建住宅,扎根落户,老潘的祖上就是来自浙江湖州的米商。
清代以前,没有玻璃,窗户大多都用纸糊,只有江南的少数富裕人家会用明瓦,这种半透明的薄片是用河蚌的壳打磨而成的。
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老潘的祖先在三山岛上建了这座师俭堂。
师俭堂内有保存完好的清代砖雕和特色门楼,细节之精美令人赞叹!2009年,师俭堂成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潘已经在师俭堂住了60年,每到过年,他都会用自制的扫帚,打扫师俭堂的每个角落。
三十年前,三山岛上像师俭堂这样的古宅有很多,有的比师俭堂还要更大,更精美,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把老房子改建成新房,三山岛上只留下师俭堂等仅有的几座岌岌可危的古宅,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03 惠和堂:明代宰相王鏊的故居
惠和堂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居。1986年,惠和堂成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政府出资将其修缮完成,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至今,陆巷古村修复完成的明清建筑有30余处,主要是由政府出资。
苏州地区的很多古宅是建筑非常精美,文物价值很高的深宅大院,这样的宅院修复起来耗资巨大。十多年前,苏州文保部门就开始尝试引入社会资金修复古建筑。
04 会老堂:年年相会山水间
会老堂是明代宰相王鏊的别院,400多年前,王鏊辞官回乡后,经常在这里与自己的师友相聚。如今,它的女主人叫邢伟英。
早在2003年的时候,邢伟英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宅子。那时候的古宅可不是这般模样,几乎已经在倒塌的边缘。
邢伟英说,王鏊的弟弟写过一首诗,“年年相会山水间”,讲的就是会老堂。
2003年,邢伟英在文物保护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开始着手修复会老堂。
如今,修复完成后的会老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05 宝俭堂:跨越了一千年的缘分
宝俭堂占地三千平米,是典型的苏式园林。然而,就在2001年,宝俭堂还是另外一番模样。
宝俭堂的修复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是来自苏州市的陆惠霞夫妇。
宝俭堂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故居,他的后人如今遍布世界各地,宝俭堂修复完成后,他们纷纷来到这里寻根,感受祖先留下的文化。
陆惠霞说:“真是跨越了一千年的缘分,这个缘分我们还要千年万年的传下去。”
人们在修缮和保护这些古宅院的时候,仿佛是在触摸历史,在和祖辈做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目前,三山岛的古建修复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把历经数百年的古建筑保护下来,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无数人付出努力的结果。我们不难相信,经过修复的师俭堂,一定会长久地散发出全新的活力。
怎么样,热血吗?激动吗?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苏州啊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
有着几千年历史底蕴的苏州
伴随着丰富的美食资源和多彩的文化传统
2018年的它,也将绽放出新的光彩
继续在全世界闪耀!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