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中“苏联第一”的爱国主义演变为了大苏联沙文主义 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尽管有人说,欧盟国家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观点和采取的策略上与美国有分歧,但有一点似乎也是不应该忘记的,那就是他们在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的问题上所持的反对立场是异乎寻常的一致和强硬的)。在当前形势下,美国和欧盟的压力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对俄罗斯个别人、个别企业的制裁转向对俄罗斯经济的重点制裁,迫使俄罗斯加速加强军工企业的跳跃式发展,最终造成俄罗斯经济发展链条的断裂;第二个方面是,在俄罗斯的西部方向增强挤压的力量,如美国声称要在欧洲部署导弹,造成俄罗斯不得不在西部和南部同时面对西方争夺的状态;第三个方面是,将利用普京“俄罗斯利益至上”的决策,把俄罗斯国内的爱国主义催生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俄罗斯霸权主义”,最终在国际舞台上造成“俄罗斯帝国祸”,进一步孤立俄罗斯,打击并搞垮普京。 回顾美国和苏联当年的争霸,美国也是采取这样的政策,让苏联竭尽全国之力发展军事工业、发展导弹、发展空间力量,让苏联的“苏联第一”的爱国主义演变为大苏联沙文主义。而结果是,一场规模空前,而且愈来愈膨胀得不可收拾的军备竞赛导致了苏联国力的衰竭、经济的崩溃,最后是苏联这个国家的解体。历史的教训似乎是:苏联兴于军事工业、军备竞赛,大苏联沙文主义也亡于军事工业、军备竞赛、大苏联沙文主义。历史乎?现实乎? 西方的压力使得俄罗斯决策转向东方寻求支持 面对西方的压力,俄罗斯的抗压力,或者说普京总统本人的抗压力,也在增强。这种增强似乎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一是,普京与日俱增地强调并以不断的军事演习显示俄罗斯的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的打击力量,同时加速加深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当前,俄罗斯经济所呈现的状态是,万业皆可推,唯有军工重。那种经济发展链条断裂的现象时有出现;二是,克里米亚回归所蓬勃起的俄罗斯爱国主义热潮风起云涌,那种以“俄罗斯利益至上”为中心的决策和行动又回转来推动俄罗斯的爱国主义向更具民族特征——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方向发展;三是,为了“解压”,俄罗斯不得不决策转向东部的发展和期待来自东方的力量的支持。这正像普京总统近日所讲的:“俄罗斯总能找到支持自己的伙伴。” 因此,“乌克兰危机”的发展也就有了新的趋势。一是,“乌克兰危机”从最初的对克里米亚的争夺和意欲对乌克兰东南部的争夺转向了对更大范围的争夺,其中显现出的两个趋势是:对俄罗斯西部欧洲地区和对乌克兰西南部的争夺;二是,这种争夺越出了乌克兰的本土,转向了辽阔的海洋,对黑海和海洋霸权的争夺,对导弹部署下的更大空间的争夺成了当今国际舞台上的重头戏;三是,“乌克兰危机”越出了乌克兰的空间,有可能将逐渐演变为更大空间的危机。(编辑:陈菲) 作者简介

闻一, 1937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院,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特聘教授。有《俄罗斯通史(1917-1991)》《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光荣与梦想——2010,重读俄罗斯》《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普京之谜》《走出北高加索》《重返莫斯科》《解体岁月》等专著二十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