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文章:中国这只“睡狮”或已醒来

[复制链接]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1: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1-23 00:11: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程

核心提示:过去几年,中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这只“睡狮”或已醒来。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美国 《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月19日发表题主题为《卧虎与熟睡的巨人》,副题为《120年前的那句老话对中美关系作出解释》的文章。

文章写道,1997年,中国摆脱毛时代的孤立境遇已约有二十载。当时,《经济学人》杂志对拿破仑·波拿巴说过的一句备受人们推崇的名言慨叹不已。据称,拿破仑曾称:“让中国睡下去吧,一旦她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发抖。”1977年至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还多,该国对外政策更趋自信。1995年,北京在台湾海峡发射导弹,以示强势。《经济学人》杂志当时撰文称:“中国经济增长及其不断壮大的实力令中国问题观察人士颇感震惊。在他们看来,拿破仑那句名言之贴切似已无可辩驳。”

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什么中美两国的知名评论人士都喜欢用这种隐喻来形容中国呢?因为这可让两国不用急着去认真对待中国已拥有的重要影响。“当中国醒来”以及“中国在醒来”都在暗示中国处于从睡到醒的转型过程中。作为另一种说法,“睡狮”或“沉睡的巨人”可让人们抱有某种程度的自满感。

这可让美国人抱定美国优越论,把美国对丧失全球威望——即美国和中国领导的全球秩序此消彼长——的不安留到未来去处理。

文章称,此外,这也可让北京的很多精英人士继续恪守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醒世名言——“韬光养晦”。中国的体量表明它要有大的担当,但北京有时宁愿外部世界视其为一个应少承担些全球责任的国家。2015年1月,中国共产党某官员说:“人们对中国期望过高了。”这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将中国比作一个小孩儿。该官员说,“如果把中国当做一名成人,那么有关中国的报道”会令人感到困惑——它似乎存在很多问题。但如果把中国当做一个小孩儿,“你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个在逐渐长大的正常孩子。这就是中国当前的状况”。

文章称,过去几年,中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这只“睡狮”或已醒来。2014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援引中国退役将军徐光裕的话说:“正如拿破仑所说,当中国醒来时将震惊世界,我们现在已经觉醒并逐步恢复力量,但美国无法承受这一事实。”2015年年底,中国退役大校刘明福对《纽约时报》记者说:“我们原来是东方睡狮,现在我们醒过来了。”

文章说,记者艾萨克斯曾在1958年写道,每当有人预测中国要崛起,“那只斜躺着栖息的巨兽就会再次陷入半昏迷状态。但这种预言只是错在时间上,而非错在预期上。”北京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并满足该国14亿人的需求,这将对中国如何影响世界其他国家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观察这一进程的同时,人们也该找个更贴切、更新颖的隐喻去形容中国了。(编译/王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中美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1:14:08 | 只看该作者
独家:2016年中美竞合博弈格局会否有变?
《参考消息》1月4日报道 2015年的中美关系呈现鲜明的两面性特征。一方面,中美围绕南海、网络、美国升级与日菲军事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博弈更加全面、深刻,另一方面,两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更加务实和富有成效。一方面,美国舰机挑衅性巡弋南海被媒体渲染成两国走到军事摩擦边缘,另一方面,中美两军关系依然延续近年来热络、升温势头,两国战略关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此看来,中美合作、竞争、博弈并存的格局一时不会改变。这是中美关系的历史规律和客观现实共同决定的,是中美经济、战略、人文等各领域深度相互依赖的利益格局共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6年的中美关系仍将延续这一竞合博弈格局和两面性特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发展势头仍被普遍看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受国内问题和国际难题的影响,难以重现“一超独霸”的强势,国际影响力相对下滑。因此,中美总体力量对比拉近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美两强与其他诸强力量差距拉大的趋势也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全面性、深刻性只增不减。如何登高望远、抓大控小,以高超的战略思维和精细的战略管控维持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成为2016年中美关系的首要任务。
各方期待中美关系稳定
从国内议程看,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第一个百年”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在新时期中国总体对外战略布局初步搭建之后,集中精力保持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保持政治社会总体稳定、保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必然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关切和重要任务,确保国际和周边环境和平、保持中美关系大局稳定由此变得更加重要;从美方看,2016年是奥巴马8年执政的收官之年,也是美国的大选之年。对奥巴马来说,中美关系究竟是走向冲突动荡还是和平发展,不仅攸关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其留下一份什么样的战略遗产。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4天内两度约请习近平主席通话这一情节看,奥巴马也有期待中美关系在2016年稳中有进的强烈意愿。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低迷,国际恐怖主义形势异常严峻,全球热点问题此伏彼起,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地缘冲突、极端气候、治理失序等全球性问题愈发突出。国际社会期待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能携手带领各国复兴经济、打击恐怖、共塑秩序,应该说,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期待中美关系的稳定。
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已今非昔比,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多元,两国高层的政治意愿和国际社会的客观需求能否转化为中美关系的实际稳定,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和变量。南海、网络等热点问题虽暂时得到管控,但高烧不退、病根难除,随时还有引爆的风险,需要两国精心呵护,共同寻求破解之道,关键是不让分歧矛盾演变成摩擦冲突。
两场选举成为影响变量
除此之外,2016年的两场选举会否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稳定的变量,值得关注。一是年初的台湾地区“大选”。如果一个不放弃“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卷土重来,而又不断寻求来自美国的理解和支持,美国又基于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整体盘算同台湾新政府互通款曲,中美关系无疑会遭遇重大风波。美国对台政策何去何从,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从目前各种迹象看,美国朝野对此似颇有体认,表现相对谨慎。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一场选举是2016年美国大选。这场选举因共和党初选参选人数之多,因特朗普等非主流参选人异军突起,也因希拉里·克林顿有望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而备受关注。从美国过去几十年的选举规律看,少有一个党派连续执政12年的记录,如果希拉里最终胜出,意味着民主党至少执政12年,颇不寻常;再从美国仍是一个白种、清教、男性为价值主体的社会看,希拉里胜选意味着继黑人总统执政8年之后,女性总统首度主导美国政治,这将一定程度冲击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
美国需处理好三大平衡
由于美国大选变数颇多,初选结束之后才略见眉目,因此目前预测尚为时过早。但无论哪个党、哪个人上台执政,都必须面对美国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方向问题,具体而言,是如何处理三大平衡。一是实力与影响力的平衡。奥巴马集中精力拼经济,却部分丧失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的领导权。结果,美国实力虽在复苏,国际影响却在下滑。下届美国领导人势必要以已然恢复的实力为基础重振国际影响力。
二是亚太与其他区域的平衡。毫无疑问,奥巴马将以亚太“再平衡”作为自己最大的外交遗产,但放眼全球,美国在欧洲、在中东则呈战略收缩态势。美国是继续紧盯亚太和国内经济,还是适度在欧洲、中东等其他区域加大投入?这是下届美国总统的谋士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三是威胁和挑战的平衡。很显然,美国朝野开始越来越将中国视作唯一能全方位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竞争对手,但挑战不等于威胁。从威胁角度看,极端伊斯兰主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是美国头号敌人,俄罗斯也是更紧迫的战略威胁。美国是基于长远挑战的角度构筑针对中国的全球大战略,还是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应对更紧迫的现实威胁?这正是当前美国对华战略辩论的核心话题。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选定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探索同美国一道构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既是基于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认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总体战略观的反映,更是一种后兴大国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时代的战略自信和战略自觉。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探戈需要两个人来跳。新型大国关系的共同事业必须由中美两国来共同推动实现。(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
(2016-01-04 11:58:00)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1:15:14 | 只看该作者

英国防部预测20年后世界:中美主导全球

参考消息网1月3日报道 美媒称,英国国防部发布了对2035年世界面貌的最新预测,其结果对英国来说似乎不妙,对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报告题为《2035年未来作战环境》,是以一个日渐式微的前超级大国的眼光观察世界。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2日报道,该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将是全球主导力量。很不幸,英国这样一个中量级国家面对的局面是,更多的中量级国家入场了。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其他新兴国家——例如巴西和印度,其战略兴趣将扩大到本地区之外以追逐资源。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等国都可能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区域重要性。”

研究报告坦言,英国的影响力“到2035年会减退,因为我们要在一个更加庞大的同等实力国家群体中参与竞争”。

该报告在某些方面专门探讨了英国问题,比如沦落为一个二流强国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报告承认英国的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卫星,但又必须依靠外国企业提供卫星发射能力。报告称,英国还将在军事技术竞赛中落后,“到2035年,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或许美国除外——的军队几乎肯定会在某些技术上被超越,或许会需要习惯于被从中衍生出的军事能力所打败”。

报道称,但另外有些问题是美英共有的。跟美国一样,英国的规划者担心先进军事技术落入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手中。研究报告预言:“技术的扩散意味着会有形形色色的行为体掌握曾经专属于发达国家的系统。同时,西方国家可能会在经济上被超越,也就是说它们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开支会被赶超。此外,西方不大可能完全依靠先进高端平台来保持优势,因为这些东西的价格看起来必将大幅上升,致使足量采购变得根本不可行。”

至于解决办法,英国国防规划者只能提出一些熟悉的词语,比如建设“有弹性的”军队和实行“联合作战”。换句话说,他们想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报道称,美国还远远不会沦为二流强国,但权力分布势必会改变:问题不仅仅在于衰退,还在于如何应对这种衰退,以尽可能减少权力的丧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源于网络)

(2016-01-03 11:37:29)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974
地板
发表于 2016-1-24 17:38:0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或已,而是已经醒了。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225
5#
发表于 2016-1-24 17:39:44 | 只看该作者
寒冬开梅 发表于 2016-1-24 17:38
不是或已,而是已经醒了。

这句话说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 18:48 , Processed in 0.0842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