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前西德总理施密特的历史观给日本的启示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7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1: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1-28 15:45: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直击东瀛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站在今天的大视角来看,德国被欧洲国家所接受。相对照的,对承认负面历史比较抵触的日本,则在苦于与最大的受害国建立互信。

参考消息网1月28日报道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周双刊1月14日一期刊登日本伊藤忠商事理事、国际经济评论家石田护的一篇文章,题为《已故前西德总理施密特的历史观给日本的启示》,全文摘编如下:

2015年11月10日,前西德总理施密特病逝。他曾推动与邻国的和解及欧洲一体化。我曾建议他给广岛的年轻人讲一讲“奥斯威辛与广岛、战争与和平、过去与未来”,他于1995年11月访问日本,在广岛大学严肃地讲述了“追忆、悔悟与责任”。他的思想对当今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有何启示呢?

广岛在历史上的定位

战后不久,广岛市便开始向世界发布“和平宣言”,但广岛的和平想法并未传递给亚洲国家。因为对方认为,广岛是日本侵略战争的结果。施密特来访时的广岛市市长平冈敬注意到,“日本疏于检证战争责任,广岛也疏于用历史来看待广岛核轰炸的定位”。他在1995年的“和平宣言”中为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和战争道歉。

安倍晋三说,“日本是唯一遭受战争轰炸的国家”,正确说法应该是“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在德累斯顿和广岛遭受无差别轰炸之前,日本在1938年12月2日对重庆进行了一连串的轰炸。广岛被投下原子弹之后的1945年8月9日,重庆的《新华日报》在报道中写道“不同于无辜的日本人民,日本军阀不值得中国人民同情。联合国安理会应该控制杀伤无数人性命的武器”。

70年后的2015年11月2日,在联合国裁军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裁军大使傅聪针对日本在其主提的核裁军决议草案中加入邀请各国领导人访问广岛、长崎两个城市等内容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人,其中很大部分是日本违反国际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大规模使用生物和化学武器的受害者”,反对日本聚焦广岛、长崎核爆炸的“伪装受害者”行为。他表示,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和解“完全取决于日本对历史的态度,而不是国际社会遗忘的速度”。

我对访问日本的施密特说,“在德国,战争责任者是希特勒这点很明确,而日本很难确定责任人”。他立即回答说“责任人是军部”。然而,在日中战争中,军部的不同人在不同的局面下策划扩大战争,并最终形成军部的协议,最后由内阁和天皇追认。国民的狂热也对战争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

施密特在奥斯维辛说过,“不认识过去,就看不到未来。在奥斯维辛,谁都能明白一个道理,政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不能将历史简单地理解为事件和行为的因果链条。历史还伴随着义务和责任”。他认为忘掉历史上对本国不利的事件是不道德的,德国处于乞求和解的立场,年轻的德国人也不能忘记当时的德国人以德国名义所犯下的错误。

历史教育是不让国民“忘记”的重要手段。德国在过去40年里一直于受害国协商编写共同的历史教科书。与法国共同编写的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教科书已经出版,与波兰共同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正在出版。共同教科书的研究者、中央大学教授川喜田敦子表示,在德国,用严厉的视线审视本国的过去并不会被视为“自虐”。

德国的政治家今天仍在继承阿登纳、勃兰特、施密特等培育的和解心。在战后68年的2013年9月,德国总统高克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案现场——法国的小山村奥拉杜尔,对着牺牲者说“我和你们在一起”。由于高克总统的访问,一位幸存者表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内心憎恨德国人,但现在似乎到了该和他们和解的时刻”。

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战争中,众多外国人和日本人死亡。战争会造成大量牺牲者,会引发悲剧。对于不是因地震、海啸那样的天灾,而是因外国军队而丧命或者家庭被破坏的外国受害者的心情,我们需要去倾听。安倍晋三也在首相谈话中照顾了受害者的心情,称“我国给没有任何罪行的人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和痛苦,这是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和热爱的家庭”。然而,他却没有明确说“日本侵略”。他在发表谈话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我认为也有过被评价为侵略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侵略,应交给历史学家去讨论”。很多中国的知日派研究者称,由于日本安全保障法制是出自主张让历史学家判断那场战争是否是侵略战争的政治家之手,所以感到更加不安。

安倍说,那个时期有日本那个时期的主张,应该理解当时政治领导人的决断。安倍谈话或许是顺着那个思路,解释称,“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陷入经济困境的日本认错了方向,走上了战争的道路”。然而,由于没有提及“走上战争道路”的责任所在,所以给人的印象是,他的说明只是“事件与行为的因果链条”。与施密特说的“不能将历史简单地理解为事件和行为的因果链条。历史还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深处亚洲的日本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对日本历史认识的怀疑与中国的强硬外交姿态相互作用,导致日中政治关系和对对方国家国民感情的恶化。在现实政治场合,两国看上去更倾向于加强防卫力量,而不是外交努力。日本的政治家和媒体倾向于将日中的历史认识作为政治状况和政治角力的问题来讨论。那的确也是事实,但决定日中关系走向的终究是两国每个国民的心情,国民感情左右着两国政治关系也是事实。如果两国政治领导人也照顾对方国家国民的心情,会有助于两国改善政治关系。

不能单纯地将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作比较。欧洲和亚洲的出发点和状况都不相同。德法推进和解的冷战时期,日中分属美苏阵营。然而,站在今天的大视角来看,德国被欧洲国家所接受,与法国一同引领着欧洲一体化,现在则支撑着危机中的欧元区。这种情况成为德国人的骄傲。相对照的,对承认负面历史比较抵触的日本,则在苦于与最大的受害国建立互信。

虽然多数意见认为,如果将日本历史负面部分告诉下一代,日本人不会有自豪感。但日本可以坦率地承认负面部分,既能祛除对华关系的顽疾,又能以战后70年和平国家的历史为自豪。(编译/张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0 08:40 , Processed in 0.0707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