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银行家嗅到了八年前经济危机的味道
八年前我曾经讲过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是"W"型。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W"型的波动还在持续。 凭直觉,有点像当年的味道
唐双宁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2016年2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开一个“打招呼会”。过去中央经常开“打招呼会”,做重大部署前,把省委书记请来,把中央的意图提前向省委书记打招呼,请大家有个思想准备。所以今天我们把各企业、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请来,也开一个“打招呼会”,主要是觉得当前经济金融情势有点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融治理整顿时的状况,而且现在的金融市场比那个时候复杂得多,体量也大很多,我担心如果处理不好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可能出现继雷曼、欧债后的第三波。我希望不发生,我也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是有备无患好。八年前我曾经讲过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是“W”型,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W”型的波动还在持续。凭直觉,有点像当年的味道,所以开这么一个“打招呼会”,“打招呼”就是还不那么正式,但要引起重视,“勿谓言之不预”吧!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提提醒。
一、关于金融风险的表现和隐患。我根据自己的思考,综合判断,觉得当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大体有八个方面的风险。
● 一是信用风险。广义上讲是整个信用体系包括银行间、银企间、企业间多角链条的风险;狭义上讲就是不良贷款。由于经济下滑、“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企业倒闭跑路等原因,将造成银行增加不良贷款,银行遭受池鱼之殃,这是信用风险问题,也是我们眼前最直接面对的。过去我常讲“潮水现象”,经济形势好就好比涨潮了,礁石被海水覆盖,都是好资产;一退潮,好资产也变成坏资产。这和巴菲特讲的“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都是一个意思。所以,现在经济下行,礁石就会暴露出来。
● 二是操作风险。近期一些银行接连发生的票据挪用事件,大多都是用于炒股票,亏了回不来,形成巨大窟窿,最后转化成银行的大额风险。现在市场不好,类似的问题还会有。操作风险是个表象,背后是道德和法律风险,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关注操作风险。
● 三是市场风险。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日益一体化,国际国内利率、汇率、股市关联度日益增强。市场风险主要是由汇率、利率,还有股市等的波动所引发的风险,可能是单个的,也可能是并发的。从当前看有点“交叉感染”的味道,需要密切关注和防范。
● 四是法律风险。创新过头了,法律滞后了,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情况都有。比如说理财业务,按道理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不应该承担盈亏的法律责任,但从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看,往往背后都签订了保本协议或者其他条款。同时,老百姓认为是金融机构卖的,就应该承担风险,你惹不起就只有“刚兑”。这类法律风险要引起重视。
● 五是流动性风险。我们经历过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物价闯关”,当时发生了商品抢购和银行挤兑,商店、银行门口排起长队,场面触目惊心。所以在任何时候流动性都是底线,关键时刻“一分钱逼死英雄汉”,大意不得。我来光大后,在各类会议上都反复强调流动性问题,上述几类问题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 六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暴露现在是此起彼伏,比如各类P2P、e租宝等等。我对P2P、网络众筹这一类“新事物”一直在看,不轻易说话,但在内部我要提示一下,在目前这个诚信环境下,面对面F2F都靠不住,P2P有什么魔法呢!所以去年“两会”我曾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网上有的还觉得我们有点跟不上形势。不客气说,我们过的桥比有些人走的路都多。现在看,要特别关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风险。
● 七是非法集资风险。现在的金融,“体内体外”分不清了,有的打着“创新”的幌子,实际上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只要不是我们参与的对我们而言问题不太大,但非法集资对于受害者、对于全社会来讲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要明确要求,光大的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参与非法集资。
● 八是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于此类风险,过去体会不多。但是现在大门打开了,一遇经济金融上有点风吹草动,“热钱”就不安分,特别是近期美联储加息之后,可能会加大跨境资本流动,对新兴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对我们都会带来影响。
上述八种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前五种可能与我们的经营更直接、关联性更大,后三种关联性相对小一些,但无论关联度大还是小都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光大下属各企业性质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具体经营情况不同,都要对这几类风险认真排查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