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將公告台灣潛艦國造之行銷核准證,官員並透露可利用商售模式,提供台灣建造潛艦所需的「紅區」裝備。在爭取潛艦的路上,經歷多次挫折的台灣而言,似乎「too good to be true」,好到有點難以想像。
所謂台灣無法自製的紅區裝備,有些已在先前荷蘭製劍龍級潛艦升級案中爭取到,例如戰鬥系統、魚雷、聲納、潛望鏡等。台灣仍須繼續爭取獲得的,主要是船體、動力方面的關鍵料件與技術,然而美國海軍本身已經六十年不再建造傳統動力潛艦,例如潛艦專用的柴油主機,或是新一代柴電動力潛艦必備、可在水下長期潛航的「絕氣推進系統」,都必須再轉向第三國引進。
此外,潛艦是戰略性兵器,台灣多年來急於獲得,大陸方面自然也盡全力阻止。當年台灣希望增購劍龍級潛艦,中共立刻向荷蘭「外交採購」一批福克一百客機,阻止這筆交易。如今大陸經濟崛起,對外施壓的「銀彈」愈來愈多,以川普政府的徹底商人作風,這次對台的「慷慨」,是否只是華府向北京叫牌喊價?如果習近平在其他方面願意給予甜頭,川普會不會又把我們犧牲?因此這次的「公告行銷許可」只是開一個頭,最後要談出任何項目,都還是要國務院點頭才能輸出。
台灣的商船建造,在全球產業圈本已有相當地位,如今想要跨足軍艦乃至潛艦,理論上絕非不可行。然而潛艦的設計與施工,究竟與水面艦有很大落差。例如南韓、新加坡等近年投入潛艦製造的國家,也都非一步登天,一開始都是先與國外廠商合作,授權製造已經成熟的艦型。我方如今同樣是邁出第一步,切不可過分高估自己,在系統整合方面也應有協力外商,而非認為能將先進裝備各自弄到,就可以造出堪用的潛艦來。
總之,美方這次的動作,只是亮了第一盞綠燈而已,距離真正暢行無阻,還有很大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