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未來十年將增加的所有工作中,預期約三分之一屬於醫療和社會援助行業。而美國人口65歲以上的比率,將在2060年增一倍。
隨著人口老化,護士將成為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所謂的「21世紀典型員工」。很多醫療界的工作,例如居家看護,薪資很低。但是讀幾年大學成為護士,可帶來高回報,有助脫貧,進入中產階級。
註冊護士通常需要有兩年或四年大學文憑,並通過執照考試,其中位年薪為6萬8450元。但在10哩內就有20多家醫院的費城,註冊護士的年薪平均為7萬2082元。
與其他醫療人員比起來,護士可能較不畏懼自動化過程摧毀工作。專家指出,機器也許在未來五年可學會執行放射科醫生的工作,但是護理工作需要人際技巧和情緒智力,無法輕易被機器人取代,而是由人工智能幫助提升護理工作。
但是成為護士本來就不容易,科技進步使這個過程變得更難。很多高中畢業生未學到從事護理所需的批判性思考和數學技能,隨著醫療照護日益複雜,且由數據驅動,費城和其他大城市,開始推動護士接受更多訓練。
2010年一份極具影響力的報告,呼籲到2020年,80%的護士應有大學學士學位。以賓州社區學院的畢業生為例,他們雖可在長期照護和其他非醫院職場找到註冊護士的工作,但是很多醫院對註冊護士要求有學士文憑。一些社區學院與大學簽約,讓護士不須離開學校,就可以較低學費獲得學士、甚至碩士學位。
潔西卡.麥奎爾(Jessica Maguire)就讀賓州社區學院時,領糧食券才能餬口。但是去年完成護士課程後,她在復健設施找到晚班工作,時薪超過30元。麥奎爾並不滿足,她進入西切斯特大學攻讀學士學位,「我會讀到碩士,我的目標是晉升至管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