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献给远征军)

[复制链接]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0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19: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马行空·错话连篇   5 2011-03-24 11:03:34  这是几年前凤凰卫视制作的纪录片,并不是2011年各大卫视放的电视剧。那阵子看了两本相关的书《父辈的战场》和《国家记忆》,纪录片中也看到了一些书中提到的人和事,进而有些更全面的感性认识。

  对于中国远征军的最初了解,大约是十几年前某些地摊杂志上的野人山奇闻异事,其中颇有些文学加工的耸人听闻。这几年不少人关注对于国民党军队抗战老兵的晚年养老抚恤问题,以及流落在东南亚国家的老兵返乡问题,这实际上是很难解决的,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其实回头看看这些年的新闻,那些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老解放军、老志愿军,过得也不见得有多好。至于那些曾经的国民党军队成员,不管是提前退伍的,还是参与抗战的,解放战争中被俘的,起义的,又好到哪去?大概最幸福的反倒是那些留在缅甸的远征军,以及在台湾过上了新生活,娶妻生子的老荣民。有人说,参加抗战的都是民族英雄,都应该获得国家的尊重和生活保障,不管如今的政府是不是原来那个。然而,历史是复杂的,感情亦然,要想照顾到各方面,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得出一套可以操作的办法,谈何容易?也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对哪个阶层哪个群体有什么特殊待遇,而是一个全社会的保障体系,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了建国前的历史。那时我们几乎亡国灭种,中华民族的主体力量在盟军的支持下最终战胜了侵略者。那时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冲上了战场,以血肉之躯与日寇搏斗,看到照片上那些还一脸童真的孩子模样,再想想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他们是英雄,但残酷的战争本不应让这样的孩子参与。可是一旦爆发战争,又有谁能置身事外呢?历史是复杂的,就如人性一般,世界上也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妄图以此来衡量一切都是痴人说梦自找麻烦,我们不知道是否该给那些曾经的浴血牺牲树立纪念碑,也不知道如何用冠冕堂皇的书面语言来定义喜欢沾花惹草惹是生非的飞虎队,以及积极联系美国获取战略物资支持同时用驼峰航线运钢琴的宋美龄,至于蒋介石,更是不好说了,但那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还是无比的热血。

  有些扯远了吧,但对于一个只存在了三千年的文明来说,讨论一场发生在一百年内的战争还是有些意义的,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支二战期间,中国主动出击的精英队伍吧。中国远征军经历过巨大的溃败,以至于日军从缅甸打进了云南。但最终通过英美的支持,尤其是武器装备和培训,并随着日本在持久战中的消耗,远征军通过血战,挡住了日本军队的进攻,最终中国没有亡,没有成为日本的新国土以及资源后方,并相当程度上拖住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远征军的出征是中国正规军事力量在清朝覆灭之后首次出境作战,滇西反攻是盟军对日战略反攻的开端,在云南腾冲,是日军仅有的几次“玉碎”(被全歼)。当时英美与中国联系紧密,在美国为中国培训空军,中国取得胜仗,英美首脑都赶紧发贺电。当然,后来这些战斗力强大的美式装备机械化部队就被送去了东北华北抢地盘打内战,成为我们小时候所知道的国民党王牌部队,动不动就被解放军全歼的绣花枕头。有些老兵说不愿打内战,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民族和国家终究是比政府和政党更大更值得为之付出的概念。可无论怎么说,感情上,当我们看到纪录片中提到的日本人每年都去缅甸墓地祭拜,并有组织的在亚洲各国收集战争遗留物品,对比我们,还真是缺少点儿国家记忆和情怀,很多东西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于抗战胜利中国共两党军队的作用认识不清。仿佛就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思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丢掉了东三省,七七事变后也不积极抗日,一门心思打红军,要不是因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还死不悔改,好歹国共合作,毛主席从大局着想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原来我们红军长征那就是为了北上抗日啊!几次正面战场的会战也都失败收场,战线不断溃退,结果就是日本鬼子占领了大半个江山,酿成了南京大屠杀。多亏了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阐明的战略,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打出过平型关大捷、打过百团大战,用过地雷战地道战,把奉行三光政策的日本鬼子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随着无比英明的改革开放,中国人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包含各种各样的观点,以及花边秘闻等等。这些都利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当然,历史教课书也跟着思想政治书一起不断地变换着版本。也许我们还搞不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政党、政府和国家的概念也晕头转向,起码我们知道那时候国民党除了牺牲的几位将军,也有许多是浴血抗战的。21世纪,我们有了《亮剑》,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是抗日英雄,解放战争中的生死相搏不过是阵营不同立场不同,依旧是惺惺相惜。尤其在原著小说中当李云龙自杀后,楚云飞在海峡对岸也对这位老朋友老对手有所表示。小说不是历史,改编后的电视剧也没有后面的情节,却依然大受好评,证明主流文化已经接受对国民党军官的如此刻画。那么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国军抗战老兵么?要知道,当年新四军、八路军也是国军啊!抗战中还有许多地方军队,譬如川军,恐怕还算不上国民党嫡系,一样在战场上舍身赴死,那时候,挺身面对日寇枪炮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是中华民族的子弟兵!抛开那些政治斗争,那些强拉壮丁,那些见识短浅,我们应该敬畏生死,如《集结号》宣传中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我相信那些战士心底总有些他们愿意为之牺牲的信念,不管是为了生存、生活、家园、爱情、亲人、朋友、祖国还是天下、和平,总之他们甘愿为之付出生命的一切,战争是由这样的无数个体组成的,战士们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相反,他们和我们一样普通。珍惜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并为之奋起血性,这种勇气无关于阶级,无关于意识形态,无关于成王败寇,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早已融入本能的,甚至刻在大脑的动物本能中。这种个体意识伴随着群体意识形成的行为,千万年来在每一个世代重复上演,不断强化,是人性的一部分。是的,我们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韩信忍胯下之辱,每个人也都有懦弱的性格成分,但我更相信,甘于屈服的种族最终只会在历史中消亡,所以,一旦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再次受到威胁和侵略,中国人还是会以无比的勇气和坚韧,舍生忘死,血战到底!

  这是我在2010年看的最后一个片子,相比那些娱乐片,总是更有些心底的触动,以此片作为2010看片活动的收尾,我很欣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7 15:51 , Processed in 0.0828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