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动,它让人们思考的更多。” CNN通过9个人对“占中”的评价回顾这场运动,于是“占中”变成这副模样: “清场不是这场运动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 “我在绘制被我们占领的这片区域的地图,我已经在这里两个月了……现在,这里就像我的家。” “香港人并不在乎食物和住所,我们在乎的是权利和价值。” “我不再活在梦幻泡沫中,我觉醒了。” “警察向我们扑过来的时候,我感到绝望。那晚我哭了,我再也不想看到同样的事发生。” “我是法律系的学生,现在我的很多朋友都对政治改革更加感兴趣了。” “清场不重要,重要的是2016年立法会选举中我们能获得多少席位。” “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动,它让人们思考的更多。” “我们会把这个故事(这次占领)讲给后代听,让他们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占中”者以伞遮阳,三五成群坐在街道中间。 “占中”从这些人的嘴里说出,就好像是一场遗憾地失败了的启蒙运动。可是,为什么CNN选择的“代表”大多是20多岁的学生?如果CNN真的有胆量,就应该去问问铜锣湾(也是占领区)的商户们,问问酒店、旅游、运输业的从业者们,看看会不会有人站出来说“占中”是一场成功的运动。或者再问问那些罢课上街学生的家长,看看他们会不会说“占中”启蒙了思想…… 4.CNN:“雨伞革命对民主的呼吁被彻底否定。” 回顾占中的失败,CNN并不关心这场“要求真普选”运动的本质,而是偷换概念将它描述为“追求民主”。于是,“占中”的失败顺理成章地等于“追求民主”的失败。 不过先等一等,这里有2个问题想问一下CNN:第一,什么是真民主,什么是假民主,CNN作为一个常为“民主”摇旗呐喊的大媒体,不会连民主和民粹都分不清吧;第二,如果CNN真心认为“占中”这种方式就是追求真民主,那咱也不说啥,你们美国先来啊,西方哪个国家小编没研究过,你们先按真普选来嘛…… 5.CNN:“压力和监管之下,香港学生仍在为改变努力。” 
“占中”学生领袖罗冠聪、周永康、钟耀华 CNN在这篇报道的显眼位置摘引了罗冠聪的一句话,“所有人都在准备,等待合适的机会再次上街。”等待什么?CNN又借黄之锋说出来,“他把目光锁定在2047年香港结束‘半自治’状态”。 在这个大目标下,学生领袖各自努力。罗冠聪关注学术自由,因为他觉得“一旦学术自由被破坏,政治权力将控制我们的思想,令人很难为民主而战。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为了学术自由而战。”而其他学生,或者专注互联网活动,或者关心类似平行贸易等实际问题。 不过,随便点开下罗冠聪的个人主页,最新的一条消息是:他转发了一则“青年在地铁内弹唱造成围堵,地铁职员上前阻止反遭呵斥”的视频。罗冠聪评价:“型,日常生活抗争的典范。” (观察者网 文/邱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