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贸易战,本来以为去年年底即可或接近结束,又拉拉杂杂地持续了一年。今年的许多文章,都是重复。这篇文章,作为贸易战的最后总结,谈:一,中国发展趋势预报;二,中国发展短期预报;三,中国发展长期预报;四,中美贸易战的必然性;五,“修昔底德陷阱”;六,“中等收入陷阱”。
我预计,贸易战将会到此为止,因为下一步美国要求的“结构性改变”,对中国来说是不可能。所以,将会是一个旷日持久,也许几年,的过程;或者,如果中国改变,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将不仅仅是贸易战。但是无论如何,最后中国都面临着一个“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此为我们的讨论题目六,也是另外的一个开篇。
第一, 美国道路:韬光养晦100年,自然而然成了世界老大
第二,希特勒德国的道路,即国家资本主义 --- 导致修昔底德陷阱
第三,现代日本道路?或俄罗斯道路? --- 必须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及亚洲四小龙跨过,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陷入)
中国,包括政府和人民,从来没有想过走美国道路,花100年时间,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进步,走向可能的世界第一。
中国想到从来都是弯路超车,58年大跃进超英赶美,78年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现在的2025/2049,从来没有100年的等待,也从来达不到目标。
中国的弯路超车,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希特勒的道路,可惜走不通(走下去就是修昔底德陷阱,走向战争);
如果中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因为希特勒的道路不通),必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像日本及亚洲四小龙跨越?或者像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大多数国家陷入不可自拔?目前发展大概率倾向于后者。
上面这张图,2018年之前是历史数据(世界银行),之后是我做出的预报数据。其中中间的绿线是假定按最近五年的发展趋势,每年下降0.2%的估算;上边的蓝线是假定贸易战之后,经济每年上升0.2;下面红线是贸易战之后,中国经济每年下降0.5%。
未来若干年,我们的发展很可能落在图中绿线和红线之间黄色区域,预计五年之后2023年的GDP增长为杏黄色区间,4.2~5.7%之间。这个预测应该比较准确(去年6.7%,今年6.0~6.2%之间,明年5.7%上下,再过三年,低于5.7%)。
在不打仗(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情况下,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坍塌式下降),不好预测,有待于我们的努力!
三,中国发展长期预报:见《中国何时超过美国? 》(2019-12-20 17:08)长期预报基本是猜测,我们用林毅夫的今年的结果,2040年超过美国(四年前,他的预测是2025年)。我的看法:
重要的不是2040,还是2045年可以超过美国,重要的是中国不要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更不用说“修昔底德陷阱”了)。“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意味着慢几年,而是坍塌式崩溃,可能在这个几十年内这个周期都上不去了。
中国(花线)尚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没有典型的下降趋势)
中方认为:中国现在世界经济老二,美国老大必然要对中国打压,甚至要至中国于死地,因此中国要用各种手段突围。如果美方反击,中方坚持,中美即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方认为:中国利用世界贸易规则,搭乘美国列车发展壮大,现在不遵守规则利用国家干预方式强行超车,所以必须要把中国限制于正常规则范围之内。美国的贸易战,就是强迫中国回到原来的规则轨道。
显然,贸易战美国胜,中国很可能回归到正常国际贸易轨道,也许可以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但仍然面临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反之,如果贸易战中国胜,中美面临“修昔底德陷阱”的几率增加。
五,中国发展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关于台湾》(2019-8-2 06:56)第一,解放台湾是个伪命题。见《关于台湾和香港》(2019-8-3 09:54), 这和祖国大义无关,只和力量对比有关。一旦在台湾燃起战火,不仅拿不下台湾,结果很可能如同韩战,美国出兵,打成平手,美国再次驻兵台湾。且中美相争,在谁的家门口打仗,谁就会受到最大影响,资金外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会被打断。
第二,台湾开打的必然过程和结果。
1. 战争必然由中国挑起(崛起的一方挑起,前例:朝鲜战争)
2. 中国没有能力打到美国本土;美国不会打到中国大陆(陆军登陆),因为美国没有这个意愿,所以,大陆的陆军再强,再有战斗意志,不会有所用场;
3. 战争在台湾始,在台湾止。但不会出现苏军入侵阿富汗局面(陷入泥潭),只会出现朝鲜战争的结果:从“三八线”始,到“三八线”止。战前战后差别和朝鲜战争也类似:战前台湾没有美国驻军,战后可能会有。
第三,台海战争的可能性(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见:《贸易战发生的必然原因》(2019-9-29 19:52) 30~50%的几率,发生在:
1. 中国误判形势,认为自己有能力;
2. 在完全被动的情况下(参见日本41年袭击美国珍珠港)。
六,中国发展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是后贸易战要讨论的题目,因为大概率,贸易战后,中国要面临此问题。
已写文章:
待写文章:
4. 《从后发优势与劣势,看中国的竞争实力》,参考:《后发优势》
结论:中国需要迈过去这个坎儿,但是很难迈过去这个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