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法律零碎的个人空间 http://www.hanshan.info/?20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LAO/网上匿名言论和匿名言论者的法律保护

热度 1已有 784 次阅读2015-8-5 23:02 |系统分类:法律园地| 匿名, 法律保护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from lawandorder 
http://www.bian-wang.com/discuz/home.php?mod=space&uid=10006&do=comment&view=me&from=space

网上匿名言论和匿名言论者的法律保护

 

[注: 本文最早于20115-6月期间发表在美中网,重新发表来回答好友 mgzww999 针对确定诽谤匿名被告真实身份的法律保护和法律程序的一些问题。2011年至今几年里,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又判出很多新的案例,这些新案例进一步确定匿名言论和匿名言论者的宪法保护权利和对诽谤诉讼确定匿名被告真实姓名的法律要求标准。比如2013年纽约第二中级法院  Konig v. WordPress.com, 112 A.D.3d  936 (2d Dep't 2013), 初审法院批准原告要求网站泄露匿名Q-Tip真实身份的取证请愿,匿名被告Q-Tip 上诉,中级法院翻案,判定取证请愿人的诽谤指控不足,所指控的诽谤性言论不构成诽谤。]

 

***

联邦最高法院在1995年案例McIntyre v. Ohio Elections Commissions, 514 U.S. 334 中废除了Ohio州规定禁止选举过程中散发匿名传单资料的刑法法条。最高法院宣布,一个人要保持匿名写作的决定是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保护的一个方面。("[A]n author's decision to remain anonymous ... is an aspect of the freedom of speech protected by the First Amendment."  这是因为  保护匿名作品进到思想这个大市场的利益要远远超出要求公开身份作为先决条件的任何公共利益。" ("[T]he interest in having anonymous works enter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 unquestionably outweighs any public interest in requiring disclosure as a condition of entry.")  以匿名方式来倡导政治主张是美国受到尊重的传统 " a respected tradition of anonymity in the advocacy of political causes")。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匿名作品是《联邦制论文集》(Federalist Papers)。 这些联邦制论文是在美国宪法制定前后1787-1788年期间,在纽约州几家报纸上发表的论文,目的是说服纽约州公民投票批准通过联邦宪法,并阐述制定该宪法将来解析的方向。当时所有论文都是以Publius 匿名发表,真正的没有争议的原作者包括国父James Madison, Alexander Hamilton  John Jay.  当时匿名发表的 原因是联邦宪法的反对派 --《反联邦制者》-- 他们发表在纽约州报纸上的文章也是用的匿名--Brutus, Centinel,  The Federal Farmer.

 

 

FEDERALIST: A COLLECTION OF ESSAYS,

WRITTEN IN SUPPORT OF THE

NEW CONSTITUTION,

AS AGREED UPON BY THE FEDERAL CONVENTION, SEPTEMBER 17, 1787

图片来源:Wikipedia

 

针对网上匿名言论,最高法院在该案例中宣布,没有任何根据要减少第一修正案对网上匿名言论的保护。 正像其它言论的表达形式,在网上匿名发表言论的能力将促进强有力的思想交流,让人们可以在没有经济或政府报复的恐惧或社会排斥的担心情况下自由表达自己。” ( There is “no basis for qualifying the level of First Amendment scrutiny that should be applied” to online speech. ... As with other forms of expression, the ability to speak anonymously on the Internet promotes the robust exchange of ideas and allows individuals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without “fear of economic or official retaliation ... [or] concern about social ostracism.”)

 

按照最高法院的解析,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 ("the freedom of speech") 中的政治言论,尤其是抨击政府的政治性言论,享受第一修正案的全部保护。其他言论,譬如商业性言论(广告)只有部分保护。而诽谤性言论,如果是针对普通市民,由于他们有更大的保护自己声誉的利益,从而拥有从法院获得更大的保护, 不在第一修正案言论保护的范围之内。(Gertz v. Robert Welch, Inc. 418 U.S. 323 (1974))。但是,因为公共人物“public figure”),主要是政界人物和名人,自愿把自己放到了公众高度质疑的位置,对其言论就有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因此法律要求这些人指控诽谤言论时必须证明言论者有实际恶意“ “actual malice" (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 376 U.S. 254 (1964) ) 实际恶意” 是指言论者确知其言论是虚假不真,或对言论的真假毫不顾及("with knowledge that it was false or with reckless disregard of whether it was false or not")。最高法院还宣称,公共人物不只是那些政界或其他名人。在某些情形下,如果某个人的行为在某个别领域召引来大众的兴趣和注意或主动把自己充斥到某大众争议点, 那这人也可以成为第一修正案意义上的公共人物,称为 “有限性公共人物" (limited public figure") 证明实际恶意的证据标准是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 比普通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严格很多,难度更大。

 

网络匿名言论者被民事指控为诽谤后,除了第一修正案对言论的保护外,还有对言论者保持匿名决定的保护,这种保护是和言论内容保护相并行存在的。因此,法院上对网络匿名诽谤被告的保护也是十分严格。现在联邦法院比较流行的保护标准是,在批准原告针对这些匿名言论者取证之前,诽谤案的原告必须以民事诉讼极高的书面判决 summary judgment)的标准,来建立他们可以取证的权力,否则将得不到取证权,该网络匿名诽谤案件也就此终止。 纽约州现行的法律也是采取对网络匿名言论者的高度保护,对控告网络匿名者的诽谤原告设有种种限制,其中包括要求该原告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诽谤指控的每个法律要求点,而且还要说服法院其诽谤案件的意义远远超出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匿名言论者的利益。

 

还有,各州及法律还提供给这些网络言论者管辖权上的保护。《纽约州民事诉讼程序法》CPLR 302 款明确规定,纽约州法院对非纽约州居民在纽约州外或州内的诽谤案件没有管辖权 “except as to a cause of action for defamation of character arising from the act")。

 

发表评论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lawandorder 2015-7-25 10:43 PM
100% 100% no-repeat;">mgzww999: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对iMan的具体指控是什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学员毕业一年的申请专利的律师写的,William Mitchell 校刊的质量应该很一般,该法学员排名很后。 第一部分(匿名言论的权利)和我陈述的相似,而且也是引用的最高法院的McIntyre 案例。但是后面的讲述如何起诉匿名被告的部分只能是程序上一般性介绍,其中并没有介绍批准调查匿名被告的法律标准。回复light 2015-7-24 09:05 AM很好  可不可以转帖?回复lovebirds 2015-7-21 01:54 PM学习了!回复TFollowerII 2015-7-20 10:44 AM顶!回复west-east 2015-7-19 01:36 PM感谢普法。回复mgzww999 2015-7-18 01:47 PM下面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对iMan的具体指控是什么。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马力 2015-8-5 23:38
美国法律保护匿名(有条件的。曾有要求媒体交出新闻来源的法庭命令),但不保护对个人的诽谤。“而诽谤性言论,如果是针对普通市民,由于他们有更大的保护自己声誉的利益,从而拥有从法院获得更大的保护, 不在第一修正案言论保护的范围之内。” 这才是关键之处。文章标题避重就轻。
回复 马力 2015-8-6 00:31
所举例子也是文不对题。 在Konig v. WordPress.com一案中,上级法院推翻原判要求网站提供匿名Q-Tip真实身份,因为对“被告Q-Tip的诽谤指控不足,所指控的诽谤性言论不构成诽谤。” 而不是作者暗示的无条件“保护匿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2 01:58 , Processed in 0.0393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