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北京當局正草擬「中國製造2025」的替代計畫,修訂版可能淡化中國志在全球製造業爭霸的企圖,並對外商公司進一步開放市場。此舉這可能被視為在當前貿易談判中對美方的重大讓步,但中國官員強調,修改這項工業政策對中國本身有益。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國未來勾勒的藍圖,目標是使中國成為高科技產業的領導者,涵蓋機器人、資訊科技到綠能車等領域。


知情人士表示,按目前的計畫,北京將在明年初推出新政策,屆時美國與中國可望加速磋商貿易協定,以終結美中貿易戰。


他們說,依照研議中的新計畫,中國方面的一大讓步是取消中國企業提升市占率的數據目標。「中國製造2025」計畫訂有明確的目標,例如預計在2020年以前將核心零組件與材料的國內自製率提高到40%,到2025年進一步提高到70%。這大陸本土製造商市占率提升,意味外國競爭對手的市占率就會下滑。


支持修訂產業政策的中國官員強調,中國有必要調整「中國製造2025」計畫和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但這是基於對中國自己有利的理由。習近平經濟顧問暨副總理劉鶴等高階官員曾批評,「中國製造2025」產生浪費。舉例而言,各層級政府的寬鬆政策使貸款可以低廉成本取得,已導致電動車電池製造商過去兩年來產能過剩,恐使該產業難以為繼。


知情人士說,若採用市場主導的做法來推動中國製造業升級,不僅可改善經濟報酬率,也有助於重新激起中國領導階層的改革動力。


他們表示,北京當局也計劃宣布一套促進公平競爭的政策,目標是使讓國營企業 、民間企業和外商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公平,這是根據所謂「競爭中立」(competitive neutrality)的概念。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一直大力鼓吹「競爭中立」原則,並確定這個原則納入重議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今稱「美墨加協議」(USMCA)。依照這個概念,政府不可偏袒國營事業,使其利益凌駕於民間企業之上。


美國企業團體長久來批評中國的工業政策偏心,獨厚大陸本土企業,從補貼、產業標準到智財權保護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