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汉山 返回首页

小龙鱼的个人空间 http://www.hanshan.info/?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国“舆论合唱团”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

已有 237 次阅读2017-11-1 02:49 |系统分类:音乐欣赏 | 宽屏 请点击显示宽屏,再点击恢复窄屏 | 动漫全图 如只见部分动漫,请点击显示全图,再点击恢复窄图

美国“舆论合唱团”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张国庆 时间:2017-11-01
38 0 西方媒体 字号:A-A+
分享到:1收藏 打印

1386468456177.jpeg

随着特朗普访华日期临近,美国对华舆论更加丰富起来,但同时也发出各种“互相打架”的信号。这厢是特朗普大赞中国和习主席,那厢蒂勒森和马蒂斯却说中国是“掠夺性经济”,美国之音兴致勃勃地炒作兰德公司10月初的报告,称美中冲突可能性上升,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也紧跟热点提醒总统注意中国的待客礼仪等等。

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美国内部各种声音看法不一,还是说这是美国对华舆论表演娴熟演技的呈现,抑或是为了最大化其国家利益进行的专题策划?

相互配合的“舆论自觉”

虽然美国的对外舆论经常自相矛盾,让人眼花缭乱,但政界官员、媒体高层包括智库机构都存在一种“舆论自觉”,那就是一切都要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它是在背后调控美国舆论表演的“看不见的手”。

与政府明争暗斗上百年,美国主流媒体已形成一种看法:政府与媒体过去和现在都是相互依存的,美国政府的强大也会给媒体带来更大利益。因而在重大问题上,美国媒体与政府携手共进。此外媒体考虑到自身利益,为使自己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化,有时也半推半就,为政府的政策扮演某种新闻拉拉队的角色。所以,美国媒体与政府既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但也有相互依赖,并在多数时候相互配合。

美国政府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练,影响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已炉火纯青,形成了一整套应对媒体、影响舆论的机制,包括日常舆论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策划”,打拉结合地操纵媒体等等。比如总统与其智囊团几乎每天都会碰头多次,商议如何影响舆论。政府与媒体如同相声表演中的捧哏与逗哏,有着或明或暗的策划与默契,所以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排练,张口就能扔出各种包袱和段子,形成“小骂大帮忙”的气场。

国会议员与媒体也有着彼此呼应和共生的关系。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国会议员的观点和立法活动来间接影响外交决策,国会议员则利用媒体报道帮助传播自己的主张。

同时,利益集团也在有意通过媒体释放各种“噪音”,以便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形成对自身有利的政策主张。美国媒体经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轮整合,6家大公司控制了超过90%的媒体,美国大公司与媒体之间结成密切的利益链条,很多报道背后往往都代表着不同产业、集团的利益与呼声。特朗普访华前夕,各方力量不断发声,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以此参与议程设置,对特朗普的外交战略产生影响,增大本方在中美关系上的话语权,进而赢得更多利益。

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美国对华心态的矛盾性,使得美国对外舆论的多面性在涉华方面更为突出。小布什时期,中美关系因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陷入复杂状态,当时白宫曾反复告诫美国媒体及美国民众,“应该把中美关系看作是复杂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简单地把中国视为威胁,要系统而非一厢情愿地处理好中美关系。然而在这一基本战略框架之内,美国内部又常常是矛盾的,一些力量更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防止冲突,但另外一些人又更担忧中国的意图,认为中国崛起会损害美国的利益。

这些年,我们一直感受到中美关系复杂性在舆论上的体现。很多时候中美互动频繁,无论是高层互访,还是多层面交流,都体现出积极的沟通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耐心。谈论中美关系的舆论很多也是积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舆情就都是和风细雨。

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起并购本来稳步推进,但由于当时许多文章大谈来自中国的威胁,美国一些政客、学者和媒体还将之作为一个所谓的中美能源争夺的案例,一些国会议员更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全力阻止这一收购行动。来自国会与媒体及相关利益集团的高倍噪音,很快形成压倒性的舆论氛围,影响了政府的行动方向,使得这起收购以失败告终。

在这以后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确实是无处不在,许多看上去很经济的问题,其实很政治。虽然这几年中美在一些领域达成了合作,但一旦触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猜疑,仍会催生各种负面声音,形成“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的舆论格局。

对外舆论传播的他山之石

美国永远不缺新闻,世界永远紧盯着华盛顿。这种魔力,绝不仅仅是美国的国际地位使然,更是源于美国有一个声部多元、训练有素的“舆论合唱团”。深入揭示美国对华舆论“大合唱”的奥妙,对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改进我们的对外舆论传播、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借鉴意义。

一方面,我们只有抓住美国对华舆论表演的实质与真意,才能更好地处理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好莱坞级别的舆论表演,也给我们的对外舆论传播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比如要有系统性,既要合作,也要有分工;要各司其职,有人种刺,有人栽花,不能整齐划一,等等。

试想,如果所有的舆论发声体都如同开幕式群体操那样,做相同动作,看上去声势自然浩大,但一定会有些呆板,更缺乏灵动的张力。保持舆论的张力,进则可攻,退则可守,这样效率更高,也能撑起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有利于应对复杂的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舆论表演背后揭示出各集团利益的分分合合,客观上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交朋友、做工作的空间。曾经的美国新闻署专门与各国政府、媒体、知识界人士交朋友,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也有一定“成效”。对我而言,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也不失为务实有效的交流策略。

最后,我们要培养本土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发出中国社会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意。同时与官方话语形成联动配合,应对美国舆论的套路表演。(作者是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21003.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

鲜花

真棒

玩闹

同情

看看

困惑

震惊

bad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9 10:46 , Processed in 0.0386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