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生托雷斯,入學第一年體重就掉了超過3公斤。他沒有告訴單親的母親和任何人,為了支付高昂學費,他常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托雷斯為了維持生活,不是一天只吃一個義大利麵罐頭,就是參加提供免費午餐的校園活動。
華盛頓郵報報導,像托雷斯這般三餐不繼的大學生不在少數。美國天普大學和威斯康辛希望實驗室3日公布研究發現,在接受調查的66間大學4萬3000名學生中,有約36%學生吃不飽,有相似比例學生甚至居無定所。
該分研究報告首次涵蓋兩年制、四年制、公私立大學學生,發現約10%社區大學學生,在過去一個月曾整整一天沒吃飯,比例高於整體大學生的6%。
研究人員警告,美國大學因為學費膨脹,學生援助方案不足,加上低收入學生數量增加,學生飢餓問題已經愈來愈嚴重。但有許多大學還不願承認這個問題。
天普大學教育政策教授莎拉.戈德里克-拉布(Sara Goldrick-Rab)是報告作者之一,她表示:「大學費用隨著時間不斷增高。但學費上漲只是其中一塊原因,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戈德里克-拉布提到,有數以千計被歸類為「低糧食保障」學生,除了不上館子、不買酒水,現在還要靠不吃飯或吃更少,才能有錢支付學費。
報告也發現,有46%的社區大學生和36%的大學生,難以負擔房租和帳單。有12%的社區大學生和9%的大學生,在過去一年間曾經待過庇護所,或者無家可歸。
非營利組織「掃除飢餓」執行長瑞秋.蘇邁克(Rachel Sumekh)說:「五年前,沒有一個大學行政人員想承認這個問題。但這個數字是如此驚人,能讓我們向校方要求做出一些改變。」
專家表示,大學生飢餓問題很複雜。美國大學為了招收不同種類學生,會基於個人需求提供各式獎學金、補助金。但低收入學生入學後,卻沒有相對應政策繼續補助他們各式開銷。
根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數據,大學本科生在2013─2014學年,平均要支付9929美元在學費及食宿上,較20年前上漲了50%。私立或四年制大學學生負擔可能更重,這還不包含洗衣、印刷等雜費。
大學生能賺錢管道數量持續降低,他們以往常打零工的低階層工作,工作機會因為競爭激烈愈來愈少。此外,食物優惠補助資格審查愈趨嚴格,低收入學生現在無法再依靠聯邦政府援助過活。
密西根州立大學是首間成立校園食物貯藏室大學,希望能改善學生因飢餓產生健康問題;紐約聖約翰大學也成立應急基金會,要補助費用給須急用學生。
全美學生管理協會研究與政策副主席艾蜜莉亞.帕奈爾(Amelia Parnell)表示:「這(飢餓問題)是目前許多學校頭等大事。當我們思考學生到退學原因,財務問題───例如負擔食宿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