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超大型城市群折射人口财富分布 重构世界地图

[复制链接]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9: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5-03 12:10:49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贾元熙


  核心提示:关于世界上的人都在哪里,钱都在哪里,根据30多个大城市重新构建的世界地图可以告诉我们的要多得多。


  参考消息网5月3日报道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4月21日刊发题为《超大型城市而非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持久的社会结构》的文章称,城市是人类最持久、最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今天,城市已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人口和经济集群。


  文章称,推动世界城市地位的不是人口或土地面积,而是经济分量、是否靠近经济增长区、政治稳定及对外资的吸引力。换句话说,连通性比规模更重要。因此,城市不应只被当做地图上相似的黑点。


  这张地图出自我的新书《连接力地图:描绘全球文明的未来》,显示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其中黄色代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这些区域,你会发现那些连成椭圆形的虚线,代表世界上迅速发展的大城市,它们除了作为全球中心之外还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当中占有很大比例。


  文章称,在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和印尼等很多新兴市场,主要的商业中心或金融中心至少占国家GDP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伦敦几乎占英国GDP的一半。在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走廊和大洛杉矶地区加起来约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


  到2025年,全世界至少将有40座这样的大城市。大墨西哥城地区的人口比澳大利亚的人口还多。其中最大的当数日本太平洋工业带,这个由东京-名古屋-大阪构成的特大都市圈容纳了日本三分之二的人口。中国珠江三角洲、大圣保罗地区和孟买-浦那地区也通过基础设施走向一体化。


  文章称,美国逐渐发展的城市群中有三个尤其突出。首先是从波士顿经由纽约到华盛顿的东海岸走廊,这里包括了美国的学术中枢、金融中心和政治首都。从旧金山到圣何塞,在280号州际公路和101公路之间的硅谷已经成为一片连绵不断的低矮建筑群。这里坐落着6000多家技术公司,创造着超过2000亿美元的GDP。最后,达拉斯-沃思堡大都会区,也就是美国南部最大的城市群,集中着埃克森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等行业巨头。这里的经济规模比南非还大,并且正在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这项工程基于得州中央铁路公司和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2014年合作制订的计划,称作“跨得州走廊”,可能最终延伸到石油之都休斯敦。


  彼此连通的大城市也是全球网络的一部分。如今,全世界最富的20个城市已经构成由资本、人才和服务推动的超级网络:它们容纳着超过75%的大公司,后者反过来进行投资,在这些城市扩张,使城市间的网络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全球城市已经形成自己的联盟。它们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聚集资本投入自身,并在同样的网络竞争。


  文章称,新兴市场的大城市像磁石一样吸引区域财富和人才,这些城市的崛起是改变世界经济活动焦点的首要推动因素。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开展的调查显示,从现在起直到2025年,世界三分之一的增长将来自西方主要都市和新兴市场的大城市,三分之一来自新兴市场人口稠密的中等城市,三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和乡村地区。


  在今天的世界,运转良好的城市远远多于能够自立的国家。事实上,在功能欠佳的国家,城市往往是管理与秩序的岛屿,从周边地区榨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同时对所属的国家漠不关心。拉各斯对尼日利亚、卡拉奇对巴基斯坦、孟买对印度都是如此。


  文章称,在世界各地,城市的领袖和他们的关键企业建起特别经济区,直接吸引投资者进入他们的轨道,确保他们的工人得到雇用,确保利益在当地而不是全国增长,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主权。


  为实现这个目的,机场周边冒出成片的新区以躲避城市拥堵,更有效连通全球市场与地方链条。对于把总部迁到机场都市的公司来说,机场是通向世界市场的门户;与此同时,附近的城市,无论多大,只是另一个销售目的地。因此,与包括不同国家的传统地图相比,关于世界上的人都在哪里,钱都在哪里,根据30多个大城市重新构建的世界地图可以告诉我们的要多得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摄影师罗曼·莱托的“蓝色时刻”系列想展示一个完整的香港。一方面高密度建筑区,以及城市周围的无所不在的自然环境,亚热带树林的山岭和大海总是这里共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27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9:24:31 | 只看该作者
  【延伸阅读】30分钟内想去哪去哪 澳大利亚拟建“智能城市”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澳洲网报道,你能想象仅花30分钟就能从 城市的一端赶往另一端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然而,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30分钟城市生活圈的梦想有望很快变成现实。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29日宣布一项耗资巨大的城市改造计划,描绘出一个智能城市发展蓝图。

  特恩布尔于29日宣布,联邦政府将斥资 5000万元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包括备受争议的墨尔本Metro铁路工程以及悉尼Badgerys Creek 机场工程与布里斯班跨河铁路工程(Cross River Rail.)。

  这项计划被称为“智能城市”(Smart Cities)改造计划,其核心就是30分钟城市生活圈。在这个生活圈内,市民可通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甚至步行等节能环保的通勤方式,在30分钟赶到学校、公司、购物中心、医院以及其他重要目的地。

  目前有约1500万澳人居住在城市,其中2/3生活在大城市,这些城市的GDP总量占全国GDP的80%。然而,持续的交通拥堵以及高昂的物价已成为 这些城市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更糟糕的是,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早已陈旧不堪,给城市居民日常通勤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为筹集实现这一智能城市改造计划所需的资金,联邦政府打算开发更多新的渠道,如发行长期国债及锁定当前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等。此外,特恩布尔还打算通过促进更快的经济增速、更高的税收收入以及对受益于该计划的企业索要“回报”等方式,为该计划筹集资资金。

  联邦城市部长泰勒(Angus Taylor)指出,联邦政府这次是真的想要大干一场,而不是仅仅“开出一张空头支票”。他说:“联邦政府将动用其‘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来支持这一计划。”他还称,该计划将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6-04-29 16:46:02)

  大连市入围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延伸阅读】大连市入围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昨天,记者从市排水处获悉,4月22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组成评审专家组,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会议。共有17个城市参加了此次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最后我市以排名第五的成绩入围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2016年起,全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

  同时,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据悉,我市将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来源:大连晚报)

  (2016-04-29 09:17:01)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4 07:56 , Processed in 0.1381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