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16-4-14 20:16 编辑
京港台:2016-4-15 00:28| 来源:多维
解放军东风-41导弹年内服役的消息日前被媒体热炒,有分析称东风-41的制导可能会依赖北斗系统。中国军事专家对此表示,提高战略核导弹的精度不能只依赖卫星导航系统。此外,对于执行核反击政策的中国来说,战略核导弹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比射程、精度更重要。
中国官媒新华网4月13日刊登军事专家陈虎的文章称,东风-41这个型号的导弹,并未获得中国官方的证实。对于这类战略武器,如果爆料者知密就属于泄密,反之就是胡扯。所以,看待这类武器,应从更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东风-41被认为是全世界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射程高达15,000公里,据说可以打击美国本土任何地区。此外,东风-41应用了分导式多弹头(MIRV)技术,能够最多携带10个独立的分弹头。
陈虎在文章中指出,从国情和地理特点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将是中国“核盾牌”的骨干。而未来新型的陆基战略核导弹,显然是为了保证核武的有效战略威慑能力,也代表了中国“核盾牌”技术最先进的部分。
文章称,战略核导弹的射程需要覆盖核威胁来自的所有地方,覆盖每一个角落,由此可推理未来战略核导弹的最大射程。此外,射程还要留出余量,可使核导弹部署更灵活,突防更有效。
文章称,所谓弹道导弹的射程,并不是固定不变,要随着弹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导弹的最大射程并不是在最大投掷重量下产生的,中国未来陆基战略核导弹的理想射程应该有个大致的范围。
文章称,多弹头是战略核导弹的发展趋势,因为多弹头能增大突防能力。此外,提高费效比也是战略导弹的发展趋势。
文章还提到东风-41导弹的精度问题。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的报道称,北斗系统将会增加东风-41的精度。陈虎对此指出,“东风-41导弹借北斗导航 系统提高精度”是外行话,因为战略核导弹的精度不可能仅依赖一种方式,反而要考虑到在卫星导航系统失效时,如何实现导弹精度。
西方媒体爆料称,2015年12月,中国从铁路火车上试射了一枚东风-41。这次测试被认为是中国战略武器研发的里程碑。铁路机动发射极大地增加了追踪中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难度。外界由此判断,东风-41洲际导弹可在铁路火车或活动受限的多轴底盘导弹载车上发射。
陈虎对此指出,实际上,战略核导弹的精度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提高精度涉及到成本问题。冷战时期,美苏都强调第一次核打击的能力,针对敌方地下发射井,这 需要高精度。中国执行的是核反击政策,对方的固定发射井并不是最重要目标,因此精度的意义在下降。导弹精度是通过技术、成本综合平衡出来的最佳结果。
文章指出,和射程、精度、弹头指标相比,有一些指标对“核盾牌”的意义反而更大,如生存能力、反应能力和突防能力。中国执行核反击政策,意味着核导弹必 须在对方核打击下能有效生存,阵地机动发射等技术更有意义。此外,未来导弹必须要突破对手的反导系统,对突防要求更高。
文章最后表示,中国核武器的足使对手不敢对中国实施核威胁、核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