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帝都最有故事的教堂在这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5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0: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5-12-24 10:19 编辑

又是一年圣诞。这个平安夜,你会去教堂吗?《罗马书》里说:……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平安喜乐,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我们选出“四九城”里这些有故事的教堂,祈盼钟声响起的时候,能有爱和希望,充溢你的心间。




平安夜,北京的夜晚将再次被圣诞灯火点亮。在这座城市包罗万象,随处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景象。我们应景儿挑选城内的几座教堂,和大家聊聊它们的历史渊源。









南堂(宣武门堂)鸟瞰旧照——南堂位于北京西城区前门西大街,坐北朝南,与传统西方教堂坐东朝西不同。
















1. 南堂(宣武门天主堂)

Tips: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地铁宣武门站B2出口,向北步行50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755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10:0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5-12-24 10:23 编辑

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因地近宣武门故称宣武门堂。1605年(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获颁官方认证的北京“暂住证”,可留居京城传教,他在宣武门购地置屋,修建教堂,成为宣武门堂的前身。

利玛窦的时代,帝国主义的舰炮还未轰开国门,传教服众全凭文化软实力。利玛窦苦学中国经典,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传播教义的同时也介绍西洋文化和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可惜利玛窦去世不久,爆发“南京教案”,官方禁教,南堂被封。后来明朝礼部部长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举荐井筒历法的传教士来京,南堂才又成为教士的居所,恢复宗教活动。

1712年,康熙帝赏识西学,小规模推广西方文化,南堂原址重建。建筑采用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式,“前来瞻仰者,势如潮涌”,足见当时北京市民深为西洋建筑的高峻崇丽所震撼。

1900年反对在华传教士不义之行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南堂尽毁,1904年重建。虽气势不如从前,但巴洛克风还是一目了然,青砖青瓦等材料也体现了与北京地方传统建筑的交融。

2. 北堂(西什库教堂)

Tips: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地铁西四站D出口,向东步行500米

与南堂遥遥相对的,是位于西什库大街的北堂。它是北京天主教堂中最大的一座,原名救世堂,取天主教耶稣救赎之义。

北堂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有趣一幕,教堂主体为救世堂的哥特风,却在东西两侧各建一座纯正中国式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高耸入云的哥特双塔与翘角翼然的传统碑亭形成了全北京城(乃至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观。

北堂最初建在中海西侧蚕池口的“黄金地段”,1703年落成。光绪时西太后扩建西苑,蚕池口教堂被列入拆建名单,清政府特将皇城西北的库房——西什库划给教堂使用,西什库北堂遂沿用至今。

3. 东堂(天主教圣若瑟堂)

Tips:王府井大街路东74号,地铁灯市口站A出口,向西步行400米

东堂地处繁华的王府井步行街,应该算是北京最为人所熟知的教堂。堂中奉耶稣养父若瑟为守护圣人,是北京城内继南堂之后的第二座天主堂。1655年(清顺治)时初建于王府井民居之上,到康熙时改建为西洋式。

教堂内原保存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多幅画作,可惜毁于一场火灾。此外,东堂的命运也十分多舛,先后毁于地震(康熙朝)、火灾(嘉庆朝)和战乱(光绪朝),1900年最后一次重建,仍采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风的结合,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做装饰,入口处还有对联一副,中国特色十足。

4. 西堂(天主教圣母圣衣堂)

Tips: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地铁新街口站B出口,向西步行50米

西堂是四大天主堂中规模最小的一座,可能与它兴建时正值中西“礼仪之争”有关。嘉庆年间,中西文化冲突愈加激烈,西堂被勒令拆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要求恢复天主教的日常活动,西堂才又原址重建,重建后的教堂与北堂一样,采用地道哥特风,钟楼有三层楼高,塔尖十分突出。

5. 圣米厄尔堂

Tips:北京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地铁王府井站B或C出口,向南步行500米即到

圣米厄尔教堂位于东交民巷,是近代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与前述四大天主堂比,它规模小但胜在玲珑精致。

教堂建于1901年,时值《辛丑条约》签立,东交民巷地区沦为法租界,使馆和外国银行汇集于此,附近还有大名鼎鼎的六国饭店,在此生活的洋人很多。圣米厄尔堂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所建,最初专供外国人使用,据说圣堂花窗使用的彩色玻璃还是清末专程从法国运来的。

6. 亚斯立堂

Tips:崇文门内大街后沟胡同丁2号,地铁崇文门站B出口,向北步行100米

亚斯立堂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基督新教教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是美国卫理公会(新教的一大宗派)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教堂曾毁于义和团战火,1904年,亚斯立堂在崇文门现址重建,算来也有110多年的历史了。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时任亚斯立堂美国牧师的宝复礼(汉名)曾充当侵略军的情报官。联军原定从永定门打进城,宝复礼因熟悉市区交通,特建议军队选广渠门攻城。因为走永定门会“使英军多走3英里路,浪费时间”;而且永定门比东南的广渠门“坚固得多”。他的建议也被联军采纳。

除了侵华特工的黑历史,亚斯立堂与近现代政要渊源颇深。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曾在此受洗入教,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克林顿都曾在访华期间在此进行礼拜。【作者:陈喆】

注:本文部分图片及参考资料引自《北京古建筑地图(上)》。该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者撰写,属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策划并投资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之“北京五书”其中一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印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4 11:53:5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最早最华丽的大教堂--圣三一堂


    坐落在汉口路、江西中路、九江路之间的上海的著名“红礼拜堂”——“圣三一堂”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上海开埠以后最早的教堂建筑出现在1847年,其中之一就是圣三一堂。“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生伯断人肠,鲸钟历寅上乱撞。风吹花片片,绣院盈芳甸,礼拜是今朝,纷然各见招。” 这首调寄菩萨蛮一词,是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为自己所画的《红礼拜堂》而作的。词中所称诵的这座教堂本名圣三一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教堂。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纷纷来到上海,其中约有百余基督教信徒。每周做礼拜,都要到英国领事馆里去,他们感到很不方便。1847年有个英国商人贝尔,以公司的名义在江西路汉口路买了一块地皮,并资助6000元建造教堂,但建筑质量较差,同时第—任牧师路德溺水死,继任郝博逊从屋顶上翻下来,第三年又遭暴风袭击,虽花了5000元大修,大家仍认为此教堂不安全、又不吉利,于是1862年拆去重建,由哥特式教堂建筑专家斯科特设计,原设计十分讲究,但因为经费不足,又请在上海开业的设计师凯德纳进行修改。现存红礼拜堂是由基督教安定甘会(在上海又称规矩会)建造并专供英国人做礼拜用的。其外形入英国哥特式,1866年5月24日奠基,由番汉公司承造。1893年在教堂的大堂左侧,又增建尖塔式钟楼,使整座教堂气势更加雄伟,曾闻名于整个远东地区。
哥特式建筑“圣三一堂”的建筑群包括教堂、钟楼及附属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是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的新会所。圣三一堂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近代优秀建筑。


  

  

                   “圣三一堂”的建筑群包括附属办公用房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60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4 12:00:09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地标 寻访上海最美的老教堂
[url=]A-[/url]
[url=]A+[/url]
2014年10月30日14:55乐游上海4 条评论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是因为其一直以来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虽然中间因为某些原因断裂),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各种特色建筑才得以保留至今。就比如那些老教堂,他们是另一种城市地标,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襄阳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堂
襄阳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堂

  这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和俄罗斯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上海人习惯称之为“洋葱头”的顶。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
  教堂室内四壁简朴,但在拱顶部位及拱顶与之相邻的墙壁处却藏有在历次修缮过程中被涂料所覆盖埋没的9幅精美的油彩壁画。2007年9月在一次落架修缮中,成功地揭开了笼罩在壁画面上的层层面纱对其进行了修复保护,使被多层涂料湮没了近半个世纪的9幅精美的壁画重放异彩。
  四川南路上的洋泾浜圣诺瑟堂
四川南路上的洋泾浜圣诺瑟堂

  位于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次年落成,又名“若瑟堂”。所在土地是鸦片战争后,耶稣会传教士靠外国领事的讹诈,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向上海道台索得,以补偿雍正年间被没收的老天主堂堂产。因地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入黄浦江的出口处南岸,故又称“洋泾浜天主堂”。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60
5#
发表于 2015-12-24 12:04:49 | 只看该作者
寻访上海最美的老教堂 圣三一堂
[url=]A-[/url]
[url=]A+[/url]
2014年10月30日14:55乐游上海4 条评论

  九江路上的圣三一堂
九江路上的圣三一堂

  九江路219号,上海人习惯叫它“红礼拜堂”,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上海开埠以后最早的教堂建筑出现在1847年,其中之一就是圣三一堂。
  1847年英国商人贝尔,以公司的名义在江西路汉口路买了一块地皮并资助六千元建造教堂,但建筑质量较差,第—任牧师路德溺水死,继任郝博逊从屋顶上翻下来,第三年又遭暴风袭击,虽花了五千元大修,大家仍认为此教堂不安全、又不吉利,于是1862年拆去重建。
  圣三一座堂的钟塔,大大增强了这座教堂的哥特式意味。只可惜,钟楼的尖顶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高潮中。后得以修复,但高度有限制。
  西藏中路上的沐恩堂
西藏中路上的沐恩堂

  基督教慕尔堂位于上海的闹市中心——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正面向西,正对着曾经的跑马厅——今人民广场。1929年,监理会将汉口路云南路口的原址卖给人开扬子饭店,而在西藏路口的中西女塾原址上动工兴建新堂,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1931年落成。
  徐家汇圣依纳爵大教堂
徐家汇圣依纳爵大教堂

  这是上海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位于徐家汇蒲西路158号,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
  “文革”中,教堂遭受灾难性破坏,三座钟楼尖顶被拆,彩绘玻璃窗被砸,宗教书籍、管风琴,木雕祭台、圣像和丝织刺绣艺术品被毁。1982年教堂进行了大修,钟楼勉强恢复,但是,那些彩绘玻璃已无法再现,或许是因为技艺失传的缘故吧。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60
6#
发表于 2015-12-24 12:06:40 | 只看该作者

长宁区可乐路上的息焉堂

长宁区可乐路上的息焉堂

  息焉堂(现位于可乐路1号),原称圣母升天堂。始建于1931年,设计者是祖籍青浦区的建筑师潘世义教友,是中国大陆少有的拜占庭式教堂。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和附属墓地被充公。1994年被列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08年教堂被发还天主教上海教区,但墓地仍为上海动物园的一部份。

  老西门地区的小桃园清真寺

老西门地区的小桃园清真寺

  黄浦区小桃园街52号,亦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俗名叫做“西寺”。其外墙红色,有圆形的穹顶。

  小桃园清真寺的建成和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金子云有关。以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大片桃花林,那是金子云的私家花园。1917年,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入占地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6年后,他又拿出一万元银元,送作清真改建工程。

  陕西北路上的西摩会堂

陕西北路上的西摩会堂

  西摩会堂(旧时,陕西北路被称为“西摩路”)是犹太教堂,建于上世纪初,这是一栋结构精美、气象恢宏的建筑,让人想到古希腊的大神庙。

  西摩会堂曾是远东规模最大的犹太教堂,也是在上海历史最久的犹太教堂。二次大战期间,上海成为欧洲犹太人的避难所,那些躲过纳粹屠刀的犹太难民,曾聚集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感恩上苍,也感恩中国和上海。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244

主题

9798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660
7#
发表于 2015-12-24 12:08:23 | 只看该作者

  复兴中路上的诸圣堂

复兴中路上的诸圣堂

  诸圣堂位于复兴中路425号,砖木结构,1925年竣工。罗马风风格。红瓦坡顶,清水红砖外墙。西山墙饰有大玫瑰窗,檐口券齿装饰。方型钟塔与主楼分离,顶部四面均设三联拱券窗。

  钱堂圣诺瑟堂

钱堂圣诺瑟堂

  位于张江镇钱堂村。该堂于1911年由沈良神父始建。1956年停止宗教活动。2001年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区,遂进行大修,2002年竣工。2008年3月15日开堂。

  但是,由于这一地块整体拆迁,它的周边陆续变成工地和荒地,教会也在一年多前撤离弃用。但碍于教堂建筑的百年历史,它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孤零零有点悲沧的矗立着。

  东宝兴路上的锡克教教堂

东宝兴路上的锡克教教堂

  这里曾经是远东最大城市上海锡克教教徒宗教与文化的活动中心,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已经找不到第二间这样的锡克教教堂。这里现在是民居和诊所。

一直被朋友称为小博士。其实就是书读得多一些而已。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49
8#
发表于 2015-12-24 12:10:52 | 只看该作者

 大田路上的小德肋撒堂

大田路上的小德肋撒堂

  位于大田路370号,始建时,门口这条路还叫大通路。小德肋撒堂可容千人,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带有2个钟楼。该堂的主保圣人是法国圣女小德肋撒。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德肋撒堂被关闭,并被工厂占用。1990年,房屋归还天主教上海教区。1993年10月,恢复宗教活动。

  唐墓桥露德圣母堂

唐墓桥露德圣母堂

  位于浦东唐镇老街40号,是1897年竣工的哥特式单塔大教堂。1868年前后法国神父鄂劳在川沙厅唐墓桥(今唐镇)的教会孤女院建立了一个小教堂。鄂劳去世后,他的母亲捐资建造一座可以容纳上千人的大教堂。1894年4月20日奠基,1898年1月2日开放。教堂钟楼高30多米。

  1958年该教堂被农机厂占用,部分被毁。1992年10月11日重新开放。2009年,教堂进行大规模的外墙整修,也让这座百余年历史的教堂少了沧桑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14 10:40 , Processed in 0.1003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