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2日公布總統川普上任後首分「核態勢評估報告」(NPR),對此南韓分析人士表示,這向北韓發出明確警告,亦即可能選擇使用更容易使用的核武來對北韓進行預防性打擊。
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是在常規攻擊情況下,低強度的核平台仍可能讓美國更傾向於考慮先使用核武,縱使報告中稱僅在「極端情況下」才使用。
韓東國際大學安全專家朴元坤(Won Gon Park,音譯)說,「最新發表的NPR是對北韓非常嚴重的警告,因其示警北韓若攻擊美國及其盟友,將導致政權的結束」,並指低當量核彈頭的戰術性核武器不僅可用來報復性攻擊,還可以用來對北韓進行預防性打擊。當量指的是核武器爆炸後釋放的能量。
他並指出,NPR暗示美國發展低當量核彈頭不僅僅是為了威懾目的,而是為了實際的軍事用途。
NPR內文提及低當量核武的時間點,恰逢有報導指出美國尋求對北韓採取「流鼻血」(bloody nose)的有限打擊策略。
而NPR中另一引起南韓分析人士注意的地方為,共同威懾行動中的「責任分擔」。
部分觀察人士說,美國可能試圖動員南韓可同時裝載常規武器及核武器的戰術兩用戰機。南韓打算從美國引進40架F-35戰機,而這些飛機可在空中核武行動中作為一個低當量武器系統平台。
然而,許多人警告說,在面對一個高深莫測對手如北韓時,美國冷戰時代的核威懾戰略恐無法有效運作。他們指出,冷戰時期的核戰略是基於一種認為對手會「理性思考並做出理性選擇」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