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尼克松录音中,关于对外事务和国内事务的内容,比例是怎样的?
肯·休斯:我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数据,但可以肯定,尼克松对对外政策的兴趣很大。他最喜欢的一段录音是他和基辛格的谈话。亨利·基辛格是哈佛教授,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也是尼克松遇到需要秘密协商对外事务时派出的大使,他对尼克松来说就是一个单独的国务院。
他们的对话还包括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他们考虑这么做的历史影响,还有对美国内政的影响等。
南方周末:在对外政策这部分录音中,有多少是关于中国议题的?基辛格是尼克松唯一与之聊中国话题的人吗?
肯·休斯:基辛格不是唯一,但是最主要的那个。我不能给你具体的数据,但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从1971年2月到1973年7月,他们一直在谈论中国。1973年,中美外交常态化,还有当时的乒乓外交。我当时还是小孩,我和我的同学都很激动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看到美国人在中国。中国那时对我们来说是一片很神秘的土地。尼克松和基辛格花了很多时间探讨如何迈出和中国建交的第一步,还有如何处理和周恩来、毛泽东这样的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而尼克松和基辛格成为了中美关系历史上很重要的两个人。
南方周末: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前的录音中,他们有什么担忧吗,或是有什么是一般公众不知道的东西?
肯·休斯:有的。有一些和他们的个性有关。基辛格为了和像周恩来这个等级的领导人会面做了充分准备,他研究了周恩来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的交往,他明白周恩来很有智慧,他必须跟上他的思维。他向尼克松展示的笔记有厚厚一本。
尼克松说这些都很有意思,但是,我们要强硬一点。尼克松向来以强硬的领导人形象示人。
就是说,私底下,尼克松和基辛格对以怎样的形象态度面对中国领导人是有分歧的。
南方周末:你提过,当时美国很担心第一次秘密访华时的媒体报道,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肯·休斯:这其实是很好笑的。美国作为当时的大国,中国作为历史上的大国,两国元首的会面是很重要的。基辛格的秘密访华实际上是给尼克松第二年的访华铺路。尼克松希望他的访华之行能在美国被收看。
所以他让基辛格与中方协商的事宜之一,就是电视设备的准备。尼克松本来只想要一小队美国记者随行,结果后来随行的却是大队人马。翻阅当时的照片,就会发现他们数量庞大。
南方周末:尼克松擅长和电视打交道吗?
肯·休斯:那不是他的特长,电视转播对他来说总是有限制的。他是很棒的演讲家,尽管他面对电视这种媒介还不是很自然,但他组织语言的能努力很强,能发表很棒的演讲。
“录音里能听出来,尼克松对中国人怀着很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