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更广区域,东盟10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间的自贸协定(“10+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各 方已就货物贸易出价模式达成一致,同意力争于2015年年底前实质性结束谈判,并在2016年内尽快解决其他技术性问题。RCEP涵盖全球一半以上人口, 经济和贸易规模占全球的30%。 鉴于亚太地区存在数十种大大小小的自贸协定,中国在去年11月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上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希望以一套“亚太交规”来打破自贸协定过于碎片化的“意大利面碗”困境。 在这一问题上,中美已达成共识,双方将同其他成员一起落实好《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包括开展并在2016年APEC领导人会议前完成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 
推进开放战略促经济转型升级 除了对外构建层次立体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在国内设立高规格的自由贸易区也正成为中国开放政策的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进口一些研发的样品可能需要两三周的时间,而现在只要3到4天,”谈及落户上海自贸区,美国药典委员会副总裁兼中华区总经理冯兵兵如是感叹,“当我们的进出口通关时间缩短到这么几天的时候,我们几乎和国外没有区别,这是自贸区一个很大的优势。” 在自贸区设立之前,美药典并不具备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条件。然而,得益于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和开放政策,美药典得以实现到中国创业的梦 想。过去两年来,从负面清单管理到商事登记改革,从通关便利化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到人民币跨境借款……上海自贸区通过一系列改革 创新,成为中国对接国际商贸规则、构建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窗口。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 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4大支柱。这4方面的改革相辅相成,叠加效应显现,形成巨大辐射力和引领力。 耕耘改革试验田的不止有上海。今年以来,福建、天津、广东自贸区相继挂牌,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区域特点,推出了一系列新 的开放措施,与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有力呼应,形成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自贸区试验矩阵。它们在简政放权、投资 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改革等领域取得的有益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中国自贸区战略范围稳步扩大,改革措施扎实推进,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在资本项下放开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凭借自贸区这样的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中国要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跟踪研究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从单纯的“接轨国际惯例”转向“推动规则演化”,以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平等互利。 观察者网综合新华社、海外网-侠客岛、商务部网站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