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5-3 13:12:51
|
只看该作者
“U.S. warship 106, this is Chinese warship 170, thank you for your temporary company, out.”(美国106舰,这里是中国170舰,谢谢短暂伴航,联络结束。)
“Chinese warship 170, this is U.S. warship 106, roger,thank you,out.”(中国170舰,这里是美国106舰,收到,谢谢,联络结束。)
语句简单、清楚、干净、利落,透着中国海军水兵的淡定、自信……
按计划,先是2名特战队员随直升机升空,前出至被劫持船舶附近盘旋,利用观察和照录相器材实施侦察,掌握被劫船舶、船员及海盗活动等情况。
紧接着6名特战队员乘一艘舰载小艇高速靠近目标,并在直升机、舰艇和另一艘舰载小艇的掩护下快速攀爬登船,实施临检拿捕,解救被劫持船只。
“今天的内容都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极其普通的基础课目,根本不在话下。”朱舰长轻描淡写。
“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些基础课目,一样反映海军官兵的战术素养!”
朱舰长所言不虚!
据说和外军进行非战联演时,因为不是作战行动,难以看出对方的真实作战水平,互相之间就通过计算对方在同一时间跨度内起降直升机以及吊放小艇的频率和次数,来判断彼此的战术水平。
对此,“兰州”舰副通信长夏文松有亲身体会:2014年参与搜寻马航失事客机时,他看到澳大利亚海军一艘护卫舰在很短时间内,且天气海况都很差的情况下,连续几次直升机起降和收放小艇训练,频率之勤,速度之块,时间之短,令人惊叹。
幸好,“兰州”舰也不慢。
掐表看了一下,从起飞准备到直升机飞离甲板,整个过程用不了20分钟。接下来的武力营救阶段,负责吊放小艇的舰员用1分钟就将艇放入水中,算上准备时间也不过3分钟。
四级军士长、雷达兵邓妃波是“兰州”舰第一代舰员,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远航,但却清楚地记得,“刚上舰那会儿,一提到有出访或联演任务,心里总会忐忑不安、如临大敌!”
“不仅我们‘兰州’舰官兵,能感觉整个支队乃至舰队,从上到下都对任务很重视。”邓妃波回忆。
“其实就是不放心,所以每次都特别认真地准备。”“兰州”舰政委杨思权一语点破,“不过这几年,随着我们自己高难度、高强度、实战化演练越来越多,对这类任务已经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了。”
邓妃波的话没有杨政委有水平。他就觉得,反正他和战友们现在面对联演任务不再紧张,几乎平时什么样,拉出去就什么样,轻松自如。
参加多国联合演习,免不了要和外军打交道,包括前期的准备、协商,演习期间的研讨、招待,以及开闭幕式等等。
以往,至少在几年前,“兰州”舰参加类似活动时,都会由上级机关派出级别较高的领导带领或代表“兰州”舰出席,以示对联演的重视。
而到了联演现场,往往发现有些国家,尤其那些经常联演的国家,派出的代表都是些上校、中校,有时甚至是少校,高级别军官不能说没有,却并不多见。
想一想,不能据此就说我们重视,人家不重视,毕竟联演的目的是展示战术素养、训练水平,以及加强合作沟通,与官阶高低并无实质关系。
此次联演,“兰州”舰派出参加协调研讨等重要活动的中方代表就两个人:实习舰长朱正中中校和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作训科副科长石亿少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