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退休研究指出,近半數美國人錢存得太少、將面臨退休危機;但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由於擔心錢存得不夠,多數人靠節省度日來調整生活,還常常省過頭。因此,能靠積蓄維繫退休生活的時間,遠比預期來得長久。
雖然有些人確實錢不夠用,但員工福利研究所(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顯示,退休儲蓄少於50萬元的人,在退休後的前20年,平均只花掉大約四分之一的積蓄。而且約三分之一的人,其退休儲蓄後來還比他們離開職場時多。有人離開職場時只存3萬2000元,但退休20年後,他們手頭仍有約2萬4000元。
研究人員班納吉(Sudipto Banerjee)指出,「理性過日子」推翻了多數退休研究假設。他根據「美國健康和退休調查」的數據追踪1931年至1941年出生的退休者,其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共同基金、房地產和投資定存(CD);個人住房並未計入,但是擁有住房和退休金的人,儲蓄使用最久。
員工福利研究所總裁蘿芮‧盧卡斯(Lori Lucas)說,「人們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也擔心住進養老院會面臨沉重醫療開銷」,而這些不確定顯然發揮節制開支的作用。多位財務規畫師指出,很多人完全不碰自己的退休準備金,只花利息或投資收入。
在研究中錢存得最多的人,也就是剛退休時儲蓄中位數為85萬7450元的人,20年後手上仍有75萬6300元,僅減少了11.8%。錢存得最少的一批人,也就是剛退休時儲蓄中位數為2萬9975元的人,20年後的退休準備金則下降24.4%。
研究顯示,醫療開銷其實比人們擔心的要少得多。九成退休人員年度醫療自付額僅為2000元;壽命超過95歲、入住養老院開銷逾8萬7000元者,只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