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6日 11:54 环球网 2016年2月1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携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专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美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了被预言百年的 “引力波”,轰动了全世界。而在发现引力波的团队中,有一位来自中国广州的留学(微博)生 “罗家伦”,与团队负责人Nelson Christensen教授一起参与了这次新闻发布会。 罗家伦现就读美国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四年级,主修专业高级物理,是广东客家人,其中学就读于广州市天河中学,是广州天河区2012年高考(微博)英语状元。当年,他曾同时被美国卡尔顿学院和中山大学(微博)录取。而这位 “广州仔”,选择就读于USNEWS排名第8名的卡尔顿文理学院 (Carleton College)。 引力波的发现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由此,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找到了。当人们分析携带能量和信息的引力波时,能够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瞬间,从而检验宇宙大爆炸理论正确与否。一场新的天文学革命必将引发。 这对于把物理仅学了一半的我来讲,真是太激动了。在我的北大(微博)同学中,我能记得的有几位已经做出了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发现了。比如其中一位匡同学,现在已经是哈佛大学的大牛匡教授,当年经过一番研究后告诉学术界,你们过去一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对于南亚次大陆的气候影响是错的,请看我的最新结果!还有一位大牛的刘教授,几年前放弃哈佛教授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了,他不久前告诉天文学界说,谁说黑洞会吞噬一切的,我发现黑洞还会向外抛洒物质呢!他们的发现,都是振动学术界的,虽然是青年才俊,但他们也是在读完博士以后做了一段时间科研才有如此之大的科研成果的。现在突然有一个我的学生,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成就和光环,让我欣喜若狂。 中国学子对美国的文理学院应该有个新的认识了!而长期排名前10以内的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在中国的知名度要暴增了!通常一个优秀的学校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但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改变一个学校的命运(至少大大提升一个学校的声望),如果这种情形发生了,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事情!罗家伦,请不要停下你的脚步。 过去大部分这样的天才科技少年都是希望就读北大清华(微博)中科大(微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少年开始转向留学去美国的知名大学。我身边突然冒出一堆望子成龙的父母,向我打听这样的杰出少年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是否有值得他们孩子借鉴的地方。其实我是无法回答“如何培养一位天才科技少年”这样的问题的。但是罗家伦身上,确实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我接触到的学生越多,就越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教育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不称职的,有的甚至完全是孩子成长的负能量。罗家伦的家教是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他有一位好的榜样,对他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罗家伦心目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外公,一位令人尊敬的科技工作者。 “外公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他有科学探索精神。”这一点显然对罗家伦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外公年过65岁时,全家都对外公说:您该享受生活了!但是外公却没有停止工作,仍去当顾问,培训下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并参与现场指导。当单位给他配笔记本时,他拒绝了,他只是简单地说:我拿来没有用。当单位给他更高的待遇,他也拒绝了。生活上,外公可谓是勤俭节约,甚至可谓抠门,我现在有些抠门的性格也是受外公影响形成的。” “外公这两个品质对我影响很深:一来让我对学习更加地尊崇;二来让我在生活上更加勤俭节约。”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罗家伦必然是一个中国家长(微博)心目中的“来报恩”的好孩子,他不会坑爹,不会让父母及家庭成员为他担心、担责。 在学术上,他的外公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这一点罗家伦也不例外。他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在讲授数列的时候,当我提到用某一个公式去求数列通项公式时要注意有一个先决条件,绝大部分同学都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公式记忆并且使用,唯独罗家伦在思考之后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先决条件,我当时也愣了一下,因为我很久都没有去考虑过这个原因了,而他却在思考这个被很多人包括我所忽略、认为理所当然的问题”。 当一个孩子对某个领域有好奇心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碰到的家长,很多是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点的。且看罗家伦作为一个高中生时对于未知科学领域的观点。 “我喜欢研究,喜欢追踪一切现象的原因。我就像古时候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问物质分割到最后是什么,喜欢将问题问到现在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程度,时时都为了自己解开这些自然科学的谜题而紧张地学习基础课程。” “我的学术兴趣主要是物理学(粒子物理,探究世界本源)、航天航空等。每当在《科学世界》杂志上看到关于宇宙本质(或者是世界本质)的探讨时,我都很投入地跟着杂志的思路,通常会有因看《科学世界》熬夜的情况,因为我了解一个科学事实之后,我都想亲自了解(或者说验证)它的本质。”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对罗家伦的崇拜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而更令我敬仰的是他对学术的态度:严谨、不造假!从罗家伦当时的言论就可以看出,他为何有机会加入到这样顶尖的科研团队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