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千世界 于 2015-12-7 19:38 编辑
斯特恩的反应一如既往地谨慎:“我并不为代表美国感到难堪。当然,国会经常拷问我……我们需要面临挑战,但我并不感到难堪。” 这是一个滴水不漏的男人。“斯特恩”这个姓氏在英语中的意思是“严肃”,简直是名如其人。他很少会露出笑容,经常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44岁才结婚,妻子是希拉里的助手。 “其实他人挺好的,很真诚,而且他是真心希望应对气候变化能有进步,”一位在他身边工作多年的外交官如此评价。 2011年在德班会议中,斯特恩正在讲话,突然一个来自美国的女大学生站起来,打断了他。 “这位美国代表不能代表我!……你必须现在就行动,否则你将威胁下一代的生存!你必须丢掉政党政治那一套,听听科学家的!2020年才行动,太晚了!” 这位年仅20岁的姑娘随即被保安人员带走。不过她的话引起一阵掌声。 台上的斯特恩看起来又震惊,又尴尬。 《纽约时报》报道说,随后,美国果然改变了谈判姿态。 数年后,斯特恩参与电台节目时,主持人把这段视频再一次放给他看。 让人惊讶的是,对那个女学生,斯特恩表示了理解。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动作太缓慢了,我同意。这个体制很难撬动,对不对?……全球协议很重要,这也是我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件事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进展的,”他的语气从温柔转为坚定。 “有些媒体把他描写为一个根本不在意小国利益的政客,但其实他是在意的。他只是不爱流泪、引用诗句、威胁自杀或者发表长篇演说,像近年很多谈判者那样,”一位曾与斯特恩共事多年的同事说。 时时被拿来与前任对比的大胡子 65岁的欧盟气候专员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最显眼的特征是他的大胡子。 “相比他的前任康妮,他显得有点闷,”一位长期报道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资深外媒记者告诉凤凰网。 
图片:卡尼特与其前任康妮 以往,在每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康妮可是媒体追逐的中心。她性格强势,经常组织小型记者发布会“放话”,对谈判对手毫不客气。2013年华沙会议上,康妮直接指责包括中国在内的“立场相近国家集团”阻碍谈判进展。同样强势的委内瑞拉女代表克劳迪娅·萨勒诺则反唇相讥,称欧盟的指责“难以置信、厚颜无耻”。这场被媒体称为“南北双姝对决”的大戏,一时称为媒体焦点。 与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康妮相比,去年11月上任的卡尼特,性格则显得比较模糊。 来自西班牙的他,其贵族身份引人注目。西班牙报纸揶揄他“一直处在利益冲突的边缘”,因为他在欧洲议会农业委员会任职期间,在好几个大农场都有股份。欧盟宣布他的任命后,不少欧洲关注气候变化的NGO团体都提出抗议。 英国《卫报》以“前石油大亨当上了欧盟气候专员”为题,报道他任命的争议。报道称,卡尼特曾是两家石油公司的总裁,甚至有50万人签署联名信要求他下台。 随后,在应对欧洲议会的“拷问”之前,卡尼特出售了他在石油公司的股份。 上任后,卡尼特显然努力要确保欧盟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领袖”作用。在去年的利马会议上,仅上任两个月的他,态度强硬。 在发布会上,他抱怨协议文本“没有任何一段能取得共识”:“仅三天,文本就长了一大截:原来的第11段出现在第二页上,现在这一段已经出现在第52页了!” 今年,当全世界都对巴黎会议寄予厚望,他却还是要泼点冷水。他认为各国都提出减排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努力仍然“不够”。 “如果只是签订个协议,只是多了张纸,那可没什么用,”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