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零售聯盟」每個月定期公布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Global Port Tracker)顯示,美國幾個貨櫃進出數量最大的港口,從今年春季一直到今年夏季,估計進口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將出現不尋常的暴增。
法蘭契說,但廠商再怎麼囤貨,畢竟庫存量還是有其上限,因此,到頭來,消費者還是要承擔成本調高的後果。
2018年間,當川普總統對進口洗衣機課徵關稅之後,進口洗衣機競爭減少,美國本土洗衣機製造商在抓緊機會,調高自家產品售價,結果是消費者面臨的物價上漲,完全超過關稅導致廠商成本增加的幅度,民眾荷包因此失血。法蘭契表示,根據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兩位經濟學教授霍爾塔克蘇(Ali Hortacsu)、汀提爾納特(Felix Tintelnot)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經濟學家法恩(Aaron Flaaen)聯合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所付出的實際花費,是關稅大戰之前的125%甚至225%。
整體而言,美中關稅大戰對美國消費者造成的衝擊有多深,從以下的數字便可得知。
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等機構的專家學者與研究員分析,若以保守估算,2018年美國消費者因為關稅增加,就承受了69億元的負擔。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公布的研究報告則指出,平均算來,每個美國家庭因關稅大戰而增加800元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