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称中国制度)拥有强大优势,也蕴藏无比潜能。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中国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制度的活力和潜能也将不断释放,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可以说,中国制度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之基。本版聚焦中国制度潜能,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编者
一、走向复兴的坚实之基
制度问题与中国命运密切相关。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制度兴国之路。经过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对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释放制度活力与潜能,我们国家日益发展强大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可以说,制度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之基。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正是制度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人们开始寻求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在尝试多种制度之后,终于找到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正确方向。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制度对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巨大解放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再次腾飞。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不断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体现了强大的优越性,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潜能。
放眼今天,我国正由大变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人民生活正在由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人与环境的关系正在由强调开发利用向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转变,等等。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但更蕴含着新机遇。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也是我国发展由速度上的腾飞向质量上的飞跃转变的过程,更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发展中的制度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接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两个《决定》如同文章的上下篇,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但二者的着重点又有所不同,前一个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问题,后一个是解决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国家治理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全面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攻坚克难,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各方面的重大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新的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实行依法治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会要求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和法律是行动的准绳,执行是制度和法律的灵魂。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有力地推进制度的系统化和现代化;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使我们制度的作用和能量充分发挥出来,这必将有力地推动现阶段我国所面临各种问题的解决,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使我国的发展实现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飞跃,为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二、制度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通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将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说中国制度的更多潜能将被释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三个方面无疑是中国制度潜能显现的重要领域。
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重要制度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从制度比较上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矛盾进一步暴露;而我国则较好地应对了这一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压力,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制度上发挥优势、激发潜能。其实,只要我们不拘于短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就会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我们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我国的民主制度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强调集体智慧、集体决策,能有效避免政策反复的怪圈。二是协调高效的执行机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通过市场和政府两种不同力量,切实贯彻国家治理目标。三是不断变革的调适机制,形成一套自我修复、自我革新的机制,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逐渐减少治理成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必须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不断提升,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