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恩来纪念馆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6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9 12: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恩来纪念馆
[url=]编辑[/url]
锁定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城北桃花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距离周恩来故居约两华里,属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周恩来纪念馆于1992年1月16日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先念、李鹏、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周恩来纪念馆开放以来已接待了胡锦涛、贾庆林、温家宝、贺国强、习近平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
馆区由纪念岛、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总面积有三十五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十为水面。岛上建有主馆和附馆,总建筑面积为3265平方米,其中主馆1918平方米,附馆1345平方米。

中文名称周恩来纪念馆外文名称Zhou Enlai Memorial地理位置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占地面积3265平方米开放时间07:30-18:30景点级别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免费开放著名景点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

建筑布局
周恩来纪念馆馆区两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周恩来纪念馆
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总建筑面积为3265平方米,其中主馆1918平方米,附馆1345平方米。

主馆
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是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高26米,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同一等级高度。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着我们中华民族。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看上去可使人联想起古老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含着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四根柱子支撑四坡屋顶的造型还像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待渡亭。周恩来1910年离家赴东北时曾在运河边的待渡亭候船,然后登舟北上。以待渡亭的形状作为他的纪念馆寓意周恩来从淮安待渡亭走出,最终又回到了他的故乡。
主馆分三层。底层为陈列厅,里面以丰富而详实的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来展示周恩来总理光辉灿烂的一生。沿南边51级台阶就来到了二层瞻仰大厅。周恩来1921年23岁时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时年正好是51岁。
大厅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座像一尊,连基座高4.7米。纪念厅的蓝色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到四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上,像的四周由鲜花、长春盆景簇拥,寓意着周恩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三层为观景台,远眺可望古城和馆区风景。如果从上往下鸟瞰,则可见牌楼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型,寓意周恩来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之意。附馆建筑呈人字型,面对主馆呈拱卫之势,体现了周恩来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附馆共两层,二楼主要是办公用房,底层设有名人字画厅和影视厅。字画厅陈列展出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书画大家为周恩来纪念馆捐赠的书画作品,影视厅主要放映周恩来生平业绩的影视片。
主馆前的广场上,半圆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水泥平面,广场如半月,圆形的水泥平面似一轮红日,寓意周恩来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与纪念馆正面隔湖相望的是瞻台,其和主馆、附馆在一条中轴线上,它由廊亭和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剑碑各由四根柱子组成棱形剑头,看似无形胜有形,寓意周恩来的精神、品德、业绩如丰碑永远地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纪念馆两侧通过两座桥与入馆道路相连,东侧连接清扬公路周恩来铜像
,西侧直通城区,可以到达周恩来故居。纪念馆主馆为花岗岩贴面。色彩简洁明快,外观庄重肃穆,与四周的清波绿水交相辉映,象征着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另外,整个馆区占地五百多亩,其中五分之四是水面。[1]

周恩来铜像
周恩来铜像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铜像重量两吨多。其姿势取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
仿西花厅
2012年元月照片仿西花厅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献礼工程,它是1997年1月19日奠基开工,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对外开放的。它和湖对面南边的剑碑、半岛上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的铜像邓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筑面积有六千多平方米。仿西花厅的上层是仿制北京西花园的第三进园子的全部建筑,也就是一方四合院。处于最前边的主建筑就是西花厅,也就是北京“西花园”的主建筑。它是周恩来当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后排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客室、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周恩来办公室门前的一小间是当年总理卫士值班室;两边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
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1]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周恩来故居[2]
展览与藏品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
在周恩来纪念馆数以千计的馆藏字画中,有一幅中国画《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这幅画因取材于战争时期的周恩来而弥足珍贵。画的作者是现任江苏美协秘书长、中国美协理事的陈世光。
陈世光擅长画马,他画的马在承继前辈大师成就的基础上,着意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气质和着力于中西画法的融合,以书法入画法,以墨色塑体积,充分利用宣纸的渗化性能,着笔时灵动潇洒随意,不刻意求工,不着眼于细节的完整真实,尤重马的神情动势,竭力追求马的灵动、奔放自由之情态,可以称得上是继徐悲鸿之后当代中国画坛又一个画马的大家。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的取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美国友人艾德加·斯诺为周恩来摄的一张经典照片。1935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周恩来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斯诺也踏上了苏区的土地。在这里,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中国革命摄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其中就包括这张“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这张照片是周恩来在长征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张,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张珍贵照片,它真实地反映了戎马生涯中周恩来的威武与精练。陈世光的画将斯诺照片中的周恩来临摹的惟妙惟肖,形神皆备,足见画者的笔力与功底。画中的周恩来头戴八角帽,身着灰色的红军军服,浓眉下闪烁着一双智慧、坚毅的眼睛,双手紧纂着缰绳,坐骑下是一匹膘肥健硕、气宇不凡的灰色骏马。这幅画展示了伟人周恩来作为军事家飒爽英姿与政治家的儒雅俊逸,给观者以穿透时空的丰富遐想和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是陈世光于1997年隆冬专为迎接周恩来百诞辰倾心所作,作品曾参加了1998年3月江苏省文联举办的“纪念周恩来同志一百诞辰书画作品展”。在这次展览后,参展的近百幅书画作品悉数由江苏省文联无偿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气度汪洋”刘海粟在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珍藏着由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题写的两件墨宝。周恩来纪念馆的是“气度汪洋海作胸”,故居的作品是在周恩来逝世十周年(即1986年),刘海粟大师特意为周恩来故居题写的七言律诗:“不朽声巍震九垓,绝伦四海一人才。立身严正留公论,谋国忠勤悴杰魁。悲痛化为群众力,德功无愧万方推。英灵妥矣昭遗爱,松柏常青望继来。”这两幅行揩,充分体现了刘海粟对周恩来深深怀念和无限景仰;从艺术角度看,法度俱备,神完气足,显示了刘海粟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温和醇厚、化博大于平静之中的审美取向,看其雍容的气度、似乎书者已将全部艺术人生的风云变幻凝于胸中,化入笔底,让我们看到了他平静的外表下宽阔如海的胸怀,这两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刘海粟(1896-1994),字季芳,江苏武进青云坊人。自幼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年仅十八岁的刘海粟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 — 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培养出了后来名震画坛的徐悲鸿、王济远等学员。刘海粟冲破封建势力的阻力,首开男女同校的先河,倡导美术改革,增加人体模特和旅游写生。作为开一代风气者,刘海粟为推动中国社会风气和观念的进步、对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美术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山月之梅花图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关山月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副梅花图。“平生历尽寒冬雪,赢得清香沁大千”既是关山月对梅花的写照,更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这副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关山月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称。他的梅花诗书画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是关山月永恒的真善美和崇高的艺术境界的体现。这幅画是淮安文物征集办公室交给周恩来故居珍藏的。
周恩来故居园内有一株腊梅,据说是周恩来的祖父在周恩来出生那年栽植的。周恩来小时候曾亲手浇培过。如今,这株腊梅每到腊月,花蕾绽放,傲霜怒雪,院里院外,香气袭人。淮安人称之为“一品梅”:梅花,花中一品;周公,官至一品;其德,人中一品。关山月是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两位作者之一。1979年又为人民大会堂东厅创作大幅国画《春到南粤》。关山月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关山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是第三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悼周恩来总理诗在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一幅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林散之(1897年—1989年)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书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尤其是他的草书,更是冠盖全国,声震华夏,被誉为“草圣”。
这幅作品是以悼念周恩来为主题的五言诗,字字句句显露出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哀痛之情,作品上的斑斑泪痕至今仍清晰可见。整幅作品从思路上看可谓是一气呵成,然而在行书的气势上显然是不连贯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老在书写悼诗的过程中曾数次因过度悲伤而辍笔拭泪。悼诗全文如下:
戾气延中夏,苍茫落大星。天维折一柱,地脚踏长城。八亿人民望,三千世界情。妇孺齐痛哭,遗爱见生平。化悲为力量,将此报英灵。饿溺吾同奋,安危公独膺。松摧风肃肃,月堕泪冥冥。一滴千行下,诗成哀夜灯。公元一九七六年元月十日林散之时七十有九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山川顿首,江河呜咽,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1月10日,寓居上海、已七十九岁高龄的林老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悲情四溢,难以自抑。于是,他不顾隆冬的严寒,披上外衣,着家人备好笔墨纸砚,用颤抖的手蘸着泪水书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五言悼诗。
诗卷书成后,林老一直将其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八十年代,才将其转呈给扬州外办的一位负责同志,希望他有机会转给周恩来故乡。这位负责同志精心收藏、保管。1992年,周恩来诞辰94周年之际,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扬州外办的这位同志获悉后,立即将林老的墨宝“悼周恩来纪念”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以了却林散之老人的生前身后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灵车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
一级文物、40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灵车,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情归厅”展厅正式对外展出。

恩来灵车的原型是解放牌“670”型客车,长8.65米、宽2.54米、高2.95米,自重5吨。该车1976年交付八宝山殡仪馆,加配白色灵床,玻璃棺罩,供重大丧事活动专用。灵车现在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863
沙发
发表于 2016-1-9 12:4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冬开梅 于 2016-1-9 12:46 编辑

平生历尽寒冬雪 赢得清香沁大千——关山月之梅花图
2007-03-09 15:23:56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关山月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副梅花图。“平生历尽寒冬雪,赢得清香沁大千”既是关山月对梅花的写照,更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这副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关山月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称。他的梅花诗书画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是关山月永恒的真善美和崇高的艺术境界的体现。这幅画是淮安文物征集办公室交给周恩来故居珍藏的。
  周恩来故居园内有一株腊梅,据说是周恩来的祖父在周恩来出生那年栽植的。周恩来小时候曾亲手浇培过。如今,这株腊梅每到腊月,花蕾绽放,傲霜怒雪,院里院外,香气袭人。淮安人称之为“一品梅”:梅花,花中一品;周公,官至一品;其德,人中一品。关山月是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两位作者之一。1979年又为人民大会堂东厅创作大幅国画《春到南粤》。关山月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关山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是第三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554
板凳
发表于 2016-1-9 12:49:43 | 只看该作者
在周恩来纪念馆数以千计的馆藏字画中,有一幅中国画《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这幅画因取材于战争时期的周恩来而弥足珍贵。画的作者是现任江苏美协秘书长、中国美协理事的陈世光。

陈世光擅长画马, 他画的马在承继前辈大师成就的基础上,着意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气质和着力于中西画法的融合,以书法入画法,以墨色塑体积,充分利用宣纸的渗化性能,着笔时灵动潇洒随意,不刻意求工,不着眼于细节的完整真实,尤重马的神情动势,竭力追求马的灵动、奔放自由之情态,可以称得上是继徐悲鸿之后当代中国画坛又一个画马的大家。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的取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美国友人艾德加·斯诺为周恩来摄的一张经典照片。 1935 年 10 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周恩来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斯诺也踏上了苏区的土地。在这里,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中国革命摄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其中就包括这张“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这张照片是周恩来在长征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张,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张珍贵照片,它真实地反映了戎马生涯中周恩来的威武与精练。陈世光的画将斯诺照片中的周恩来临摹的惟妙惟肖,形神皆备,足见画者的笔力与功底。画中的周恩来头戴八角帽,身着灰色的红军军服,浓眉下闪烁着一双智慧、坚毅的眼睛,双手紧纂着缰绳,坐骑下是一匹膘肥健硕、气宇不凡的灰色骏马。这幅画展示了伟人周恩来作为军事家飒爽英姿与政治家的儒雅俊逸,给观者以穿透时空的丰富遐想和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是陈世光于 1997 年隆冬专为迎接周恩来百诞辰倾心所作,作品曾参加了 1998 年 3 月江苏省文联举办的“纪念周恩来同志一百诞辰书画作品展”。在这次展览后,参展的近百幅书画作品悉数由江苏省文联无偿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地板
发表于 2016-1-9 12:55:14 | 只看该作者
-mail推荐:
分享到:
1

  
在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 ,珍藏着由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题写的两件墨宝。周恩来纪念馆的是“气度汪洋海作胸”,故居的作品是在周恩来逝世十周年(即1986年),刘海粟大师特意为周恩来故居题写的七言律诗:“不朽声巍震九垓,绝伦四海一人才。立身严正留公论,谋国忠勤悴杰魁。悲痛化为群众力,德功无愧万方推。英灵妥矣昭遗爱,松柏常青望继来。”这两幅行揩,充分体现了刘海粟对周恩来深深怀念和无限景仰;从艺术角度看,法度俱备,神完气足,显示了刘海粟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温和醇厚、化博大于平静之中的审美取向,看其雍容的气度、似乎书者已将全部艺术人生的风云变幻凝于胸中,化入笔底,让我们看到了他平静的外表下宽阔如海的胸怀,这两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刘海粟( 1896-1994),字季芳,江苏武进青云坊人。自幼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年仅十八岁的刘海粟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 — 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培养出了后来名震画坛的徐悲鸿、王济远等学员。刘海粟冲破封建势力的阻力,首开男女同校的先河,倡导美术改革,增加人体模特和旅游写生。

作为开一代风气者,刘海粟为推动中国社会风气和观念的进步、对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美术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
发表于 2016-1-9 14:13:02 | 只看该作者
在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一幅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林散之( 1897 年 —1989 年)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书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尤其是他的草书,更是冠盖全国,声震华夏,被誉为“草圣”。  

这幅作品是以悼念周恩来为主题的五言诗,字字句句显露出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哀痛之情,作品上的斑斑泪痕至今仍清晰可见。整幅作品从思路上看可谓是一气呵成,然而在行书的气势上显然是不连贯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老在书写悼诗的过程中曾数次因过度悲伤而辍笔拭泪。悼诗全文如下:

戾气延中夏,苍茫落大星。天维折一柱,地脚踏长城。八亿人民望,三千世界情。妇孺齐痛哭,遗爱见生平。化悲为力量,将此报英灵。饿溺吾同奋,安危公独膺。松摧风肃肃,月堕泪冥冥。一滴千行下,诗成哀夜灯。     公元一九七六年元月十日     林散之时七十有九

1976 年 1 月 8 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山川顿首,江河呜咽,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 1 月 10日,寓居上海、已七十九岁高龄的林老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悲情四溢,难以自抑。于是,他不顾隆冬的严寒,披上外衣,着家人备好笔墨纸砚,用颤抖的手蘸着泪水书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五言悼诗。

诗卷书成后,林老一直将其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八十年代,才将其转呈给扬州外办的一位负责同志,希望他有机会转给周恩来故乡。这位负责同志精心收藏、保管。 1992 年,周恩来诞辰 94 周年之际,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扬州外办的这位同志获悉后,立即将林老的墨宝“悼周恩来纪念”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以了却林散之老人的生前身后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5 11:38 , Processed in 0.1015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